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8年第11期
标签: 声音
公众所惋惜的残缺美,是源于欧洲的当代审美。
—— 近期,保存了唐宋彩绘泥塑的山西晋城青莲寺,因涉嫌“破坏性修复”引起公众热议。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崔金泽通过比对修复前后的泥塑图片,认为修复方案基于现状的观察是严谨的,根据历史痕迹恢复了塑像在一定时期的原貌。并指出,“文物不是艺术品,不是体现当代审美的地方,它的价值在它的历史信息”的批判,是对欧洲文保理论的生搬硬套。公众所惋惜的古朴、残缺美,恰是源于欧洲的当代审美。中国古人在面对肩负着宗教礼拜功能的佛像时,绝不可能生发出对“腐朽、脱落、起翘、残断”的欣赏能力。
修复前 供图/QUANJING
修复后 摄影/闫鑫
辽乾陵开创了新的陵寝祭祀建筑模式。
—— 近期,辽代帝陵(显陵和乾陵)被考古发掘于辽宁北镇医巫闾山。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万雄飞等学者认为,乾陵开创了以一组四合院建筑作为帝陵玄宫前祭祀建筑的模式,与此前以单体建筑作为祭殿的做法有显著区别,突出了朝拜祭祀仪式的重要性,且被明清两代帝陵继承发展。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