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2期
标签: 声音
“闭关锁国”是革命党人为政治宣传塑造的清朝形象。
—— 近期,“历史研习社”邀请多位海外名校历史学者做客“微课堂”,与听众分享“一带一路”的历史研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与历史系博士生孔令伟说,17-18世纪,清朝曾向俄国派出数个使团,外交十分活跃,对内亚的商业活动、情报收集、地理知识的调查,都有过积极的作为。
图为晚清出使伦敦的全权大臣蒲安臣及随从画像。一般认为,清朝“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才打开国门。但经学者研究,清朝对内亚的探查非常活跃,“闭关锁国”是革命党为反清塑造的形象。供图/FOTOE
唐代和1980年代不是诗歌盛世。
—— 诗人余秀华的走红,让人们更关注现代诗歌的生态。诗人北岛在澎湃历史撰文说,人们看衰当下诗歌,因为他们默认盛唐和1980年代是两座高峰。但在古典时代,诗歌只属于一小部分群体。1980年代时,诗歌诞生成本最低,充当了释放情感的急先锋。当下的诗歌只是回到了正常状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