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江海情怀一竿中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9期 作者: 任强 

标签: 古代生活   

中国人爱钓,擅钓,将钓衍生为一门艺术。一竿、一线、一钩,看似简单的钓具,在钓者手中,便是纵横山河湖海的利器。钓者如姜太公,愿者上钩中藏着多少江山智慧。钓者如严子陵,山高水长中蕴含多少避世幽情。千古钓者们钓出的,不只是鱼虾蟹蚌,更是人生。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寥寥数语之中,一位蓑衣芒鞋、提壶垂钓的世外高人形象,跃然纸上。竟让人怀疑,这究竟是不是那位文辞绮丽、感时伤怀的李后主的作品。

利用鱼钩钓鱼,是中国最为传统的捕鱼方式之一。从古至今,钓具并没有太多变化。图中漂于水面的钓浮,垂入海中的钓钩,蚯蚓做的钓饵,吸引着众多游鱼(供图/QUANJING)。

描写垂钓的诗,史上有无数,比如唐代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明代杨慎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诗人传递的都是相似的情怀。这些垂纶钓客追求的,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那么,垂钓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使得无数人不仅心向往之,而且还竞相去身体力行呢?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