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几人识象山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12期 作者: 王牧 吴凯春

“断烂”遗世
陆象山主张不立文字,故一生只留下少数诗文、书信、杂著、讲义、行状、碑铭。其子据此编成《象山先生全集》,并附以论学书札及讲学语录,初刻于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成为现在研究象山生平与思想最重要的资料。
陆象山主张不立文字,故一生只留下少数诗文、书信、杂著、讲义、行状、碑铭。其子据此编成《象山先生全集》,并附以论学书札及讲学语录,初刻于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成为现在研究象山生平与思想最重要的资料。
800多年前的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春,庐山脚下,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湖面上,飘浮着一座小山,山上建有古寺。这座山相传为坠星所化,附近一带的鄱阳湖水域便获得了“落星湖”的美称。清晨,一叶扁舟飘然而至,两位儒者立在船头慷慨陈词。其中一位动情地说:“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还有此佳客否?”
说此豪言壮语之人,乃是宋代大儒、理学宗师朱熹。而另一位,则是儒学之“心学”宗派开山鼻祖陆象山。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