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抗战地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7期

标签: 历史拾遗   

决定近代战争结果的,从来都不只是前线的炮火硝烟,后方经济和工业的比拼,也是胜负的关键。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而日本已经顺利完成了工业革命,在抗战这场不对等的战争爆发前,中国的一批仁人志士,奔走于中国大地之上,投身于经济备战,为缩小中日差距做了极致贡献。他们的足迹,绘制出了一幅别样的抗战地图。
工程师的胜利
对于身在后方的工程师来说,工厂就是他们的战场,研制出国家急缺的机器,就是他们战役的胜利。下图为昆明的中央电工器材厂的两名工程师,他们刚刚生产出身后这个450KVA的三相变压器,又一场“战役”胜利了。

1932年1月28日晚9时,蒋介石当选国民党主席,他又一次回到了党国权力的核心,通过一系列手段,他一雪1个月以前被逼下野的耻辱,但日本人不给他任何得意的时间,仅仅一个小时后,上海炮响,一·二八事变爆发。幸好十九路军英勇奋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双方退兵。事变平息,蒋介石因此又获得了更高的威望。

炮声虽停,但此时的蒋介石深刻的认识到中日之间必有一战!如何应战?这将是他未来需要面对的第一问题。然而此时的国民党,西山派、改组派、胡汉民派、林森派、广西实力派……派系林立,每一堆政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这些人在此关头仍不忘互相拆台,争权夺利,几无人为国家前途着想。看到此景,蒋介石悲愤的在日记里形容他们“国难当头,各怀异志,前途至可悲也!”他决心“另起炉灶”来开展以后的工作——对日备战。找什么人重新开灶呢?他的目光投向了一个远离政治的群体——学者。

责任编辑 / 陈立长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