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龙之喉
中国式治水智慧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11期 作者: 成舸 

标签: 遗产风景   文化遗产   

汹涌、浑浊的黄河水,由壶口瀑布倾泻而下,气势雄浑。这条母亲河,也是中国人治水的大学校。对抗、疏理、利用
在中国人与黄河的纠缠中,治水的技术与智慧也渐完善。
摄影/李玉华

水被中国人比喻为蛟龙,让人既爱又惧。现代科技如此发达,人们竟仍需以血肉之躯与之相搏;在没有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先辈们又是如何驾驭?是水利工程,帮助中国人扼住它的咽喉,避其害,取其利,造就了中国灿烂的农业文明。

1873年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带领着他的使团出访中国。官船通过京杭大运河时
英人被图中的运河水闸吸引,随行人员将它们画下来(如图)。第一排为冲水船闸,也即中国经典的叠梁闸。人们能通过增减梁的数目控制水闸,闸旁有带转动绞车的升降机,甚至还有滚动的人行桥。第二排是双滑船道,由石护坡和两个绞盘组成,通过这些装置,船只能安全通过有落差的水域。
1873年英国使节马嘎尔尼,带领着他的使团出访中国。官船通过京杭大运河时
英人被图中的运河水闸吸引,随行人员将它们画下来(如图)。第一排为冲水船闸,也即中国经典的叠梁闸。人们能通过增减梁的数目控制水闸,闸旁有带转动绞车的升降机,甚至还有滚动的人行桥。第二排是双滑船道,由石护坡和两个绞盘组成,通过这些装置,船只能安全通过有落差的水域。
图出自清朝南河总督麟庆《河工器具图说》一书,名为混江龙。用于悬挂在船的尾部,搅浑河底淤泥以疏浚河道
供图/William Alexander

水害与水利的交缠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