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园林最美

园林——中国文明的另类尺度
观察中国园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城市文明越繁荣,园林就越精致和美丽。而不同的城市文明,则塑造出不同的园林,或精致淡雅,或富丽端庄,或热烈浓郁……这不仅是自然之不同,更是“人”的不同。中国园林如一出大戏,江南的隐士、北方的权贵,岭南的行商等等,陆续登场,打造出风情各异的理想之园。

平湖似镜,建筑依水
这是位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景区的回廊。沿着曲折回旋的廊道,游人前进的线路和观景的视线被精心安排。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里,有许多亲水建筑。建筑依水,为观赏变幻迷人的水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我国古建筑那多姿多彩的造型,点缀在一平似镜的湖面上,又为园林水景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这是位于杭州西湖三台山景区的回廊。沿着曲折回旋的廊道,游人前进的线路和观景的视线被精心安排。中国传统园林尤其是江南园林里,有许多亲水建筑。建筑依水,为观赏变幻迷人的水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而我国古建筑那多姿多彩的造型,点缀在一平似镜的湖面上,又为园林水景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粉壁为纸,以石为绘”
苏州沧浪亭里,沿着粉墙夹出的小径走过去,会惊讶于造园师的绘画功力。粉墙为纸,黄石作绘,再点缀上姿态各异的花木,可谓别开生面。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说:“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江南园林一般是粉墙黛瓦,而朴素洁白的粉墙,就成为这些叠石小品的最佳底衬了。
苏州沧浪亭里,沿着粉墙夹出的小径走过去,会惊讶于造园师的绘画功力。粉墙为纸,黄石作绘,再点缀上姿态各异的花木,可谓别开生面。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里说:“峭壁山者,靠壁理也。藉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也。”江南园林一般是粉墙黛瓦,而朴素洁白的粉墙,就成为这些叠石小品的最佳底衬了。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以实物在粉壁上作画,已是匠心独运;用实物借助自然的光影作画,则更是高明的艺术。图为江苏当代某私家园林里的一隅。白壁如纸,树则如丹青,主人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利用树影“画”出富有特色的水墨画,由实境进入虚境和幻境,可谓颇得传统江南文人之意。摄影/黄丰
以实物在粉壁上作画,已是匠心独运;用实物借助自然的光影作画,则更是高明的艺术。图为江苏当代某私家园林里的一隅。白壁如纸,树则如丹青,主人发挥自己的艺术天赋,利用树影“画”出富有特色的水墨画,由实境进入虚境和幻境,可谓颇得传统江南文人之意。摄影/黄丰

水殿风来,余音绕梁
苏州画家叶放的私园水阁里,一场昆曲表演正在上演。古时的江南园林中,听曲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一项活动。因此江南园林中许多临水的亭榭,在立基时多少都考虑到唱曲的因素。因为这样的建筑,既能利用水面反射增加音效,也能享受水殿风来、余音绕梁的诗意。叶放先生家的昆曲表演方式,可谓是昨日生活的重现了。摄影/李昊
苏州画家叶放的私园水阁里,一场昆曲表演正在上演。古时的江南园林中,听曲是文人雅士所钟爱的一项活动。因此江南园林中许多临水的亭榭,在立基时多少都考虑到唱曲的因素。因为这样的建筑,既能利用水面反射增加音效,也能享受水殿风来、余音绕梁的诗意。叶放先生家的昆曲表演方式,可谓是昨日生活的重现了。摄影/李昊
园林是个假想世界
每次去看江南园林,总会想起“文心雕龙”一词,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也太过精致。比如网师园,才九亩地,主景是荷花池和黄池假山,再点缀些古树,添置些亭廊。奇妙的是,它似乎又深远无尽:曲廊通向隐在绿树山石间的小山丛桂轩。透过花窗北望,只见一壁黄石假山,山不高,却气势雄奇,宛如天开。循着山廊“樵风径”西而北折,便是濯璎水阁。登阁,面前突然一片开阔,澄波潋滟,映出四周明媚的景致。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