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重生记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9期 作者: 陈鑫 

标签: 历史拾遗   岩壁画   

在人们厌倦了高楼水泥的今天,中国重又刮起古建之风。作为古建中最华彩的章节,中国寺观壁画有着千年不断的独到传承。这是一套完整有序的传统,如同壁画的“营造法式”。读懂它,就是读懂了中国壁画,这里面有人,有历史,有不断脉的感情。
山西大同华严寺普光明殿内,搭起了层层脚手架,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们正在为壁画做细致的局部渲染。壁画严格按照古法绘制,在高大的藻井下,我们能看到古代壁画重生吗?

邂逅中国壁画的“营造法式”

山西省大同市的夏天,有着中国大部分城市羡慕的凉爽,尤其是刚下过雨,湿润的空气颇让人神志清明。我漫步在国内鲜见的古式城墙上,这是大同市政府近年刚刚依照古城墙原貌修复的。这座“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古城,正在转换城市发展思路,从煤炭型城市转向文化型城市。按当地的报纸所说,大同要“恢复其在明朝时的整个建筑群,拒绝水泥建筑”。这是一项野心勃勃的重建工程。古城内,剖开的老街、拆掉的旧式楼房与壮观的古建筑群同在。街道上随时可见老匠人正在为粗壮的木材开料,不远处,重重木料搭垒着的“古建筑”正自巍峨起来。整座城市,既古老威严又焕然一新。

可是,如何让新修葺的古式建筑与现存的文物建筑的风貌契合?大同市想到了“壁画”。中国自古有在寺观古建绘制壁画的传统,壁画好似古建筑的点睛之笔,可让满室生辉。这是个关系着古城复兴成败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 / 贾欣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