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奇迹”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6期 作者: 舒坦 

标签: 博物馆记   文化符号   

图为上世纪50年代末,由清华大学革命历史博物馆小组作出的设计图,它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当时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主任齐燕铭在此设计图上签了字:“最后决定用此图样”,可惜后来因为时间来不及,有些建筑元素被省略。比如,建筑前的两组群雕。

“我的老师是沈理源,我曾担任他的助教。”87岁的王炜钰教授在回忆当年参与设计革命历史博物馆,娓娓讲述她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时,我听得出来,说这句话,她是隐含着一份自豪的。沈理源先生早年在意大利攻读建筑学,回国后有大量著名的设计作品问世,比如北京的开明影院,清华大学的化学馆、航空馆,以及杭州、天津的浙江兴业银行等等,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建筑家。而王炜钰,这位沈理源的学生,在1958年开始参与设计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已经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老师了。

“当时全国各个有实力的建筑设计院、大学的建筑系都来投标,北京、上海、广州的设计院,同济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的,很多著名建筑师都参与了。”王炜钰教授说。不过,这可不是为了商业利益的招投标,而是时间紧、任务重又无比光荣的政治任务。

责任编辑 / 康晶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