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
帝国的寺院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2期 作者: 苏文涛 舒昱群
院中心的匾额:与寺院里大部分匾额一样,九条龙镶边的“雍和宫”匾额,由乾隆亲自书写,并且有满、汉、藏、蒙四种文字。它并不居于雍和宫最南边的正门,而是中轴线的中点、雍和宫大殿的正门之上——这里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里的大雄宝殿。摄影/米汤
“种类繁多的服饰、头饰和饰物映入人们的眼帘。来自偏远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对这些服饰深感自豪。只有为数极少的内行人能通过他们的靴子、喀夫坦式样的长袍、有檐帽、无檐帽和兜头帽,特别是妇女佩戴的头饰及珊瑚和绿松石饰物区别各个民族。”费迪南德D·莱辛,一位美国的汉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记录下雍和宫的日常场景。在2009年的冬天看来,除了一些当代服饰元素的渗入,或是偶尔响起的相机快门声,你看不出雍和宫的今天与70年前甚至200年前有本质区别。
清王室覆灭之后,北京城的众多皇室建筑已经没有了昔日的功能,它们失去了被私人或家族占据的可能,被瞻仰与被追忆成为它们新的历史使命。唯有一个皇家院落保留了其自乾隆年间开始行使的职能,并将继续维持下去,它就是坐落在北二环内的雍和宫。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