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在落寞与孤独中前行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皮影戏深受人们喜爱,而如今它却被推向了一个寂寞的角落。 摄影/曾年
孤独的北京皮影剧团
琉璃厂火神庙旧址中的文化馆里,一间20世纪50年代厂房般的屋子就是北京皮影剧团所在地。墙上是《哪咤闹海》的台词:“舞红绫,踩浪尖,扯起彩虹绕身转,举金环,劈巨浪,朵朵浪花开满天。”屋子正中的两张两米见方的长桌上杂乱地堆放着半透明皮子、透明颜料和各种道具,桌上地下散落着一些空矿泉水瓶。橙色灯光下,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用剪刀在剪裁背景道具。
皮影戏上可以追溯到秦汉,到宋朝、明清时期逐渐由巫师方士的“弄影术”流落到民间,成为民众文化娱乐方式,观众坐在“银幕”前如同看电影。图为皮影戏《铡美案》。
他是路宝刚,北京皮影剧团团长,西派路家班的第五代传人,也是现在路家班仍在从事职业皮影戏的惟一传人。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现存于世的西派皮影起源于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清嘉庆年间形成的西派皮影戏路家班,于1957年正式改造为北京宣武皮影剧团,后更名为北京皮影剧团,现为北京惟一的专业皮影表演团体,是仅存的两家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的皮影剧团之一。东派皮影戏却早因没有接班人而彻底失传,具体年代无从考证。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