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在1963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0年第09期 作者: 温瑾 

标签: 文化遗产   

以个人的眼光去看露天电影,它带给人的是淡淡的感伤。如果从国家的角度看露天电影,那么在新中国的成长记忆中,是不是也留下了露天电影深深的烙印呢?1963年的中国,遍布着关于露天电影的奇特印迹。
建国初期,在湖北荆江分洪工地上劳动的人们,大多还从未看过电影。为鼓舞大家的斗志,当时的水利部部长亲自安排电影放映队到工地上为大家放映露天电影。每场电影均有上万人观看,没有人愿意错过这场盛宴。摄影/韩学章

1963年,广东。无论是在城市的影院里,还是在农村的公社办公室、俱乐部里,都贴着两条醒目的标语。一条是前苏联的缔造者列宁的话:“在一切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另一条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话:“电影在苏维埃政权手里,乃是巨大的、无法估价的力量。”革命导师们的话,在1963年的广东,以及在1963年之后的全国,都逐步成为了现实。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露天电影不仅成了广大农民最喜爱的艺术,而且成为了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有一个例子足以证明露天电影的威力: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人民公社正在搞春耕施肥工作,但进度不快。党委召开各大队、小队干部紧急会议,叫放映队放映了再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影片《万水千山》。影片映完后,有人问党委书记:“什么时候开会呀?”党委书记说:“会已经开完了。请按《万水千山》的精神去搞积肥运动吧!”于是干部们回去,立刻发动了一个“攻肥如攻腊子口”的突击运动,苦干巧干了几天,便全面、超额地完成了积肥的任务。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