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之用:隔与藏
构建灵魂的居所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10期 作者: 于汐 徐晔 

标签: 古代生活   历史拾遗   文物故事   文化遗产   

隔而不离
像紫禁城这样,将“门”设计为房屋的格局,显示出它极高的建筑等级。上图即为故宫三大殿旁的中右门。考虑到门的通行之用,中右门的部分“墙壁”巧用了隔扇,方便了拆除和改造,而且,这种通透感让建筑有了隔而不绝之美。摄影/尚君义

周公影壁与萧墙

“过去的三千多年来屏风一直都在演化,伴着需求之变、建筑之变,也伴着精神审美之变而千变万化。当然不仅围绕权力这么一个核心。”宋永吉再次打开家具史图册,一只朱漆斑驳的木雕小座屏,映入眼帘。

我对这件“绝世之珍”相当熟悉。它来自湖北江陵望山战国楚墓一号墓,也就是出土了越王勾践剑的那一座,我在湖北荆州博物馆曾与它有一面之缘。黑漆的底子,同时遍施朱、绿、黄等色的彩饰,既厚重又艳丽。镂空技法雕刻的凤、鹿、雀、蛇、蛙穿插重叠,追逐嬉戏,每一只的姿态都优美极了,据说上面雕的动物有50多种。座屏颇为娇小,高仅有15厘米左右,长约半米。当时既未把它与记载中高大的“斧依”相联系,也没想过,时至今日它仍是中国历史最久远和保存最完整的屏风实物。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