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人们,那时国
特别报道·辛亥影像

稻田、农舍和茶园,江西梅田,1902年
摄影师利卡尔顿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山谷满是稻田,水稻被田埂分隔开以便单独灌溉,田边的稀疏灌木是茶树。这里,百姓比较愚昧迷信,很少有外国人敢从村庄穿过,坐着的中国人来自稍大些的城镇,受外国人雇佣。”(詹姆斯·卡里尔顿,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摄影师利卡尔顿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山谷满是稻田,水稻被田埂分隔开以便单独灌溉,田边的稀疏灌木是茶树。这里,百姓比较愚昧迷信,很少有外国人敢从村庄穿过,坐着的中国人来自稍大些的城镇,受外国人雇佣。”(詹姆斯·卡里尔顿,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
这些照片,记录了晚清时底层百姓的生活。看到它们,我不禁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时人们的眼神如此黯然空洞?在人们的脸上,为什么写满了茫然?
有人告诉我,是因为穷。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