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该怎样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2期 作者: 祁建 

标签: 文化遗产   

前几年的元宵节,人们还能在北京的一些公园里欣赏到像这样以京剧脸谱为特色的花灯展。遗憾的是,近年来由于各公园纷纷取消了类似的花灯展,人们已经难觅昔日节日的意趣。

“元宵节”即将来临,元宵又开始铺天盖地地上市了。然而,看花灯、猜灯谜的地儿比元宵销售点少得多。北京一些曾经有灯会传统的公园今年已无灯可看了。“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流传至今的吟咏“元宵节”的诗歌民谣,大都是在形容节日花灯的灿烂通明。曾几何时,“元宵节”不也是“灯节”吗?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这个节日中,自己做元宵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儿时记忆中最难忘的是母亲在“元宵节”亲手糊的小花灯。印象中的“元宵节”甚至比除夕夜还要热闹。因为按照传统习俗,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整个“年”才算是过完,于是这一天小孩儿们会放尽所有的鞭炮,大人们会摆出所有的年货美食。而平日夜晚一片漆黑的村子会变得灯火通明,家家户户敞着大门,朗朗笑声回荡在明澈的星空之下。

“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在这一天,孩子无论如何贪玩放纵,父母都只是笑。于是那成了我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之一,可以骄傲地举着妈妈糊的花灯,和小伙伴们走街串巷,讨来许多花生糖果之类的美味,悄悄地藏在枕头下,甜蜜一整年 然而,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席卷,中国人的年节中的一些传统民俗已经渐行渐远,变得越来越淡薄了,于是有人主张重要的传统节日应当立法成为公众假期。事实上,在这一点,古人倒是早就走在前面了。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为一天,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算起来共有3天假期;宋代又在正月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使假期长达5天之多;明朝最夸张,多达10天,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但是到了清朝,元宵节假期却缩短为4到5天。

古时对元宵节的内容有明文规定:张灯结彩三天,全民同乐。这几天人们是怎么过的呢?《曲洧旧闻》描述了元宵节的盛况:“故族大家,宗藩戚里,宴赏往来,车马骈阗,五昼夜不止。”在这几天里,人们“每出必穷日,尽夜漏乃始还家,往往不及小憩,虽含酲(chéng)溢疲思,亦不暇寐,皆相呼理残妆,而速客者已在门矣”。又因为平日里女人们很少出门,元宵节成为她们难得的一次“放风”,因此要精心打扮一番,“首饰至此一新,髻鬓参插,如蛾、蝉、蜂、蝶、雪柳、玉梅、灯球,袅袅满头,其名件甚多”。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有人说,性情内敛、平和度日的中国人,能和“狂欢”扯得上边的大概只有元宵节了。童年记忆里,正月十五的舞狮、舞龙、踩高跷、划采莲船以及鞭炮硝烟里男欢女跳、大人呼小孩叫的热闹场面,是乡土狂欢的生动注脚,却是如今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无法体会的现场放纵。

年,是越过越冷清了,估计大部分朋友是“猫”在家里吃吃喝喝。事实上,元宵节不应该是这种过法。“过节”之“过”,讲的是个现场参与,讲的是个人与热闹场面的狂热互动,要的就是那个张扬的劲儿。所以,儿时往舞狮身上和采莲船里扔浏阳的“电光鞭”是过节,是互动,相当于几十年之后网络世界的WEB2.0,讲究个你来我往的参与,是个精神会餐;如今,坐在家里当“老饕”,只是给自己的胃加餐,是单向的过“闷节”。

七十多年前,蒋介石先生曾经提出了“生活艺术化”的主张。姑且不论其意趣如何,单说这个提法,确实是令人追求的念想。简言之,生活要艺术化,就是要把日子过成段子。在我们这里,就是要把节过得像节,而不能用十菜一汤来顶替。有人说,艺术这个东西,就是有意味的形式。在元宵节里,上述的民俗仪式、喜庆庆典方式大概都算是有意味的东西。把庸常、平淡的日子折腾成张扬的、狂热的节,才是“闹元宵”,才是生活艺术化。在中国人的传统记忆里,多少才子佳人的故事,都是在闹腾的元宵节成就的;多少缠绵悱恻的绣球,都是在这一天被玉手抛出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我们美妙的原型记忆。套路虽然古老,却总有些吉祥美妙的特色。

现在,乡村里、小城镇里、小县城里,多少还残存着这些带有节日特征的形式,大城市就冷清多了。所以,过年的时候,朋友们还是愿意奔赴过节的第一线,在“乡下”体会一把狂欢的快乐。看着骑在父母肩上看大戏的小孩子,传统的情怀,是需要这样的氤氲细节的渗透才接续得上的。

元宵节除了一般的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但这些信仰性的活动也随着日渐城市化的进程而不断消亡。比如在古代元宵节中“逐老鼠”“走百病”“迎紫姑”这3项信仰性的活动已经很难见到了。

元宵节怎样过才更有意义呢?有不少人认为,元宵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就是持“情人节论”者的情境经典。 不过,中国具有类似爱情内涵、知名度较高的节日,至少还有七夕和中秋节。所以说,元宵节虽有不少涉及情人节的文化成分,但还不至于概括为情人节。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其实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3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吃过糖汤圆,才算是过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元宵节是贺年阶段的尾声,也可以说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华彩乐段。这个乐段的主旋律,则是贯穿春节3个阶段的乡情、亲情、友情,当然更包括爱情;这个乐段的主题,显然就是能够概括诸般情谊的、以糖汤圆所象征的和睦团圆理念。

因此,笔者认为,元宵节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过元宵节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它所折射出的文化魅力,从而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升华。若果真如斯,元宵节岂非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 / 杨飞龙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