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大明朝的吉壤哲学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5期 作者: 陈烨 范亚昆 

标签: 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   陵墓   昌平区   

北京至今还以北方为吉壤,昌平以北的明十三陵即是这上风上水的福地之源。它占据了80平方公里的山青水秀,每座陵墓对应一位帝王,有明一代,无数皇家往事埋藏于此。看似随心所欲的陵寝分布,其实是皇帝们各怀机心的一盘棋局,最终无心插柳,成为留给后人的美丽遗产。
神路
吉向曲中
明十三陵有一条壮观的总神路,全长7公里,纵贯陵园南北,由威武的石像生护卫两侧。长陵与各陵共用的总神路并非笔直,而是蜿蜒成一个“玄”字,这是按照古代堪舆家的认知所建。定陵地宫墓道,同样反映出这种“直为凶、曲为吉”的风水思想。不知当年设计者是否想过,弯曲的神路还能带来移步换景之美。摄影/郭少明

京城北方昌平区,一片山河缭绕的谷地中,躺着十三位“名人”。他们生前同属一个家族,且都拥有人人向往的“职业”——做天子。上天赐予他们日日富贵的命运,也带给他们命在旦夕的危险。然而,无论是富贵还是不幸,最终,一片青葱山陵,给了他们“盖棺”的宁静。

这片山原来有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名字——黄土山,因为一个家族的特殊选择,山名被改得响当当——天寿山。明朝覆亡时,崇祯帝被草葬于此,明代皇冢墓群规模遂成,“十三陵”之名也尘埃落定。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