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装饰的生活
上海玻璃博物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9期 作者: 耿朔 

标签: 博物馆记   上海市   博物馆   

在《红楼梦》里,黛玉有盏玻璃绣球灯,贾母端详尤二姐要戴上老花镜,就连晴雯对打破玻璃缸的事也见怪不怪。玻璃,这种原本来自西洋的进口货,什么时候闯入了中国市场?又是被如何看待和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上海玻璃博物馆,去探究玻璃背后的故事。
蓝色胎玻璃珠·战国
中国内地发现的时代较早的玻璃器物中,上海玻璃博物馆展出的这种外观颇似“蜻蜓眼”的玻璃珠,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类别。它大约出现在公元前10世纪初的地中海沿岸,到公元前6-前4世纪,在黑海和里海沿岸非常流行。考古人员发现,从欧亚草原的西部到新疆以西,分布着大量的“蜻蜓眼”式玻璃珠。这说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前,这类珠饰就通过欧亚草原通道,从西往东传入了中国。

上海宝山区长江西路685号,醒目的黑色玻璃外墙冲击着观者的视线,这里就是2011年开幕的上海玻璃博物馆。它原为一座旧玻璃熔炉车间,设计师在重新规划架构时,刻意保留并突出了旧厂房的原有特色,使其别致而新颖。

走进馆内,万花筒入口、顶部的彩绘镶嵌玻璃窗,搭配脚下的玻璃地面,玲珑剔透,移步换景。在精心布置的灯光下,古埃及的神秘容器、精致的波西米亚高脚杯、中国古老的玻璃珠子、晶莹的宋代玻璃发簪和清代的玻璃花瓶、鼻烟壶……一件件展品变幻莫测,宛如一场光影中的盛宴。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