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受楚文化滋养浸润数千年的湖湘之地,人才辈出。而湖湘出人才的秘密,在于办学。岳麓书院作为湖湘文化的代表,勇于开拓,不断求索,让楚人……
作者: 楠书房
青铜器的黄金时代日渐消逝时,楚人却用失蜡法为青铜艺术谱写了最华丽的乐章,又凭借高超的髹漆技艺,为青铜艺术赋彩……
作者: 苏天敏
楚地汉墓中发现的五弦木筑,是汉王朝与楚文化血脉相连的见证。
作者: 莫大
古人跳舞有多美?诗人白居易用“回雪轻”“游龙惊”“柳无力”“云欲生”来形容。这全都来自楚舞的审美、楚舞的贡献。
作者: 周舒
我们无法坐在两千年前的殿堂里,与楚人共享丝竹之乐,但考古发现却给了今人一个探寻“南音”的机会。与中原雅乐有别的“南音”,究竟有何独绝之处?
作者: 张闻捷
楚文字处在大篆向隶书演变的转折期,奇诡多变,秀丽洒脱,暗示了书法向艺术化、审美化发展的历史趋向。
作者: 楚风
先秦文学中最浪漫华丽的诗篇,为何诞生在“蛮夷”之邦楚国?除了屈原的个人才学,我们更应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中寻找答案。
作者: 火火
一个发爆器、一把洛阳铲、一条摇把绳索……盗墓分子掘出了一个探孔,由此敲开了一座沉睡千年的战国晚期楚墓。那么,墓主人是谁呢?
作者: 康晓慧
它是楚国捍卫北部边疆的坚固防线;它是大国争霸、干戈交夹的见证。楚人建起了围绕南阳盆地的花式“包围圈”,更开创了中国最早的长城。
作者: 楼学
楚人尚武好兵,亦多勇猛之将。春秋战国的军备竞赛当中,“带甲百万”的楚国,曾占据上风。一件件楚国兵器,向后人们讲述着这个尚武之邦如何以冶兵技术、练兵策……
作者: 曲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