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国度,在迎接丝绸这种神奇的东方商品的同时,也在极力追求蚕种、模仿技艺,并形成自身的风格,诞生出各式“胡锦”。沾染上胡风的丝绸,在一众传奇……
作者: 周舒
“绨袍更有赠,犹荷故人怜。”曾经打动过秦国丞相范雎的一件丝袍,是用秦汉时盛行的“绨”制成的。然而,这一丝织品类却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中,令今人无从寻觅。……
作者: 莫大
先秦两汉时,山东地区可谓全国的丝绸中心。洁白的“齐纨”,薄细的“鲁缟”,闻名天下。它们共同记录了齐鲁丝织技术的高峰,丝绸贸易的繁荣。
作者: 王露晗
“绫罗绸缎”常被用作丝绸的代名词,这个词首次出现在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极言京城之繁华。中国古代丝织品纷繁复杂,花样繁多,除绫、罗、绸、缎外,还……
古人通过观察、认识带有色彩的事物,将对色彩的视觉经验凝结于文字,形成了用于描述色彩的颜色词汇。商周时期,已经发展成型了完整的丝织品染色工艺技术,先民……
在故宫建筑遗产保护历史上,乾隆花园项目可称为里程碑式的案例。它集国内外优秀技术团队的合力,重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出适合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运行机……
作者: 赵鹏
一槽小罩,就是一个小世界,它的艰辛“重生”,是个综合问诊的技术活。
作者: 赵丛山
竹丝,乃至纤至细之物,然而千千万万条竹丝拼出了沉稳深沉的图案。竹丝之用,反映了怎样的审美,我们将跟随竹编工艺大师一探竹丝镶嵌的神秘。
作者: 何红兵
它是运用黑金描漆工艺装修的“孤例”;它是保留着两朝艺术范儿的“混搭”;它是一比一复刻的文物“翻版”。
作者: 陈彤
在整个故宫内檐装修中,有一件文物堪称举世唯一,史乘不名其技,匠人不习其艺。面对这一珍宝,我们该如何拯救?
作者: 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