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时代的冬牧场


文章出自:博物 2025年第06期 作者: 舒泥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游牧时代,牧民逐水草而居,冬天要转场到冬牧场居住放牧。牧民定居后,有自家的固定牧场,可以安排不同季节分块利用。如今随着社会发展,过冬的办法更加多样化。

草原初秋,草客到来

锡林郭勒草原,冬季严寒漫长,最冷的时候气温只有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加上草原无遮无挡,大风天体感温度会更低。如何让牲畜群安然度过严冬,一直是牧民们最大的课题。其实问题并不复杂,最重要的就是:别让它们饿着。吃饱就有能量,有膘就能抗冻—用牲畜自己的天然保温层抵御严寒。

在过去,牧民会提前一年留出专门的秋草场:春夏让草尽量生长;秋天把牧群赶过去大吃特吃,充分长膘。而进入机械化时代以后,牧民更多是留出“打草场”。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