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灰浆
古代中国的“有机水泥”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07期

标签: 文化文明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两千年来家喻户晓。但如果孟姜女晚生几个世纪,就算她有神力相助,恐怕也“哭”不倒长城了——魏晋以来“糯米灰浆”技术的使用,使长城这样的重点建筑固若金汤。

 从黄泥浆到糯米浆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或许你会想到复杂精巧的木结构、久经考验的秦砖汉瓦,以及低调而顽强的夯土墙。其实,除了少数巧夺天工的神作,绝大部分建筑还需要另一样东西——黏合剂。有了它的加入,各种建材才能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组成一座坚固的建筑。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商代以前使用的建筑黏合剂,主要是拌上草的黄泥浆,从周代开始逐渐被石灰取代。到公元5世纪的南北朝,又开始流行由石灰、黏土和沙子组成的“三合土”。这三样东西按一定比例加水混合,就会互相黏合在一起,干燥后坚固异常。三合土既可当黏合剂用,又能夯实用来直接修筑城墙、陵墓等工程,其配方在千余年间几经改良,直到20世纪仍在使用。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