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育蚕称奇树 枯荣寄兴亡
标签: 草木庄园
山桑童谣亡西周
周宣王听了民间正流行的童谣,勃然大怒,喝令务必查出是谁编造的。街上孩童纷纷言道,有一红衣小儿教大家唱:“日将升,月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教罢突然消失不见。有臣子进言道,红衣小儿或许是天上的火星下凡,编童谣以警告国君。所谓“檿弧箕箙”,“檿”字读作“眼”,意为山间的野桑树,檿弧就是山桑木制作的弓,“箕箙”读作“机服”,是坚韧野草编织的箭袋。周宣王认为这是兵祸将至的征兆,遂下令严禁贩卖桑木弓和草箭袋。然而此时,恰逢一位怀胎数十载的宫女诞下“妖女”,这“妖女”本应被处死,却为贩卖桑木弓的村夫所救。十余年后,“妖女”出落得倾城倾国,名唤褒姒,正是她媚惑了下一任的周幽王,废正宫,杀太子,烽火戏诸侯,惹得蛮族侵入都城,西周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这则故事是明朝小说《东周列国志》的开篇,但“檿弧箕箙”这句却在正史中留有记载。《史记》称此语是当时占卜得来的结果。桑树无论生于山野抑或为人栽种,因其嫩叶可饲蚕,故而极早即为人熟知。先秦时的桑树,非但用于占卜,也常被士大夫用来讽喻君王、比兴入诗,《诗经》之中常有提及。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