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动物原生态”
现代动物园设计进化论


文章出自:博物 2014年第06期 作者: 王世成 

标签: 动物世界   

夏天到了,是个去动物园的好时节。在许多人印象里,动物园就意味着冷冰冰的铁栏杆、光秃秃的水泥地,然而现代动物园正在“洗心革面”——想尽办法让动物居民们过得更舒服,让它们就像在大自然里一样生活。这既是为了动物的健康,对无缘亲往野外的我们来说,也意味着全新的游览体验。

从橱窗、花园到人造野外

现代动物园兴起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很快成了城市里的休闲胜地。当时的动物园按照食草类、食肉类、灵长类、水禽、鸣禽……的分类学方式设置笼舍,彰显人类对大自然的征服。动物被当成收藏品,在狭小简陋的笼舍、围栏和深坑里无处藏身,就像被摆在商店橱窗里一样展览。为了猎奇,动物园还爱追求珍稀物种,也不管养不养得活,反正死了再买……

1907年,德国动物商人哈根贝克在汉堡建成了一座全新的动物园。在这里,为了让观众看着更有诗情画意,动物们离开笼子,出现在宽敞的露天草地和假山上。碍眼的铁笼、栅栏,也被造型巧妙的岩石与壕沟代替。这种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场景式”设计,引来欧美各地动物园纷纷效仿,但动物的收藏品身份并没有改变。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