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中的豪迈年华
在哈尔滨上大学


文章出自:博物 2008年第05期 作者: 张丽娜 

标签: 哈尔滨市   

冬季,天刚明,当我睁开惺忪的双眼望向窗外,朦朦胧胧间我只看到漫漫的白色,在白色的街道上一些小黑点在忙碌地移动着。推开窗,一丝寒风抚过我的面颊,不禁让我清醒了几分,我迅速起身洗漱,哈尔滨的冬天拒绝慵懒。这已是我在哈尔滨上大学的第二个年头,全部的生活都已深深融入这个在冰雪封冻中依然保持青春活力的美丽城市。

科技和工业的味道

刚到哈尔滨时,天有些阴,车窗外笔直的街道、宽阔的柏油马路,似乎都在告诉人们整个城市经过了严格的规划。与上海的建筑相比,哈尔滨的高楼线条粗重,颜色也略显得深沉,无形中给人一种威严感;偶尔扬起的沙尘和干燥的空气仿佛让我回到那个热火朝天的大炼钢铁、开采油田的年代。然而,只要在这里住上一星期,就会发现,大多数日子,哈尔滨的天空都是出奇的明媚、蔚蓝,如果你来自潮湿阴霾的南方,一定会爱上这里的晴朗。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正门口,你可以看到这所全国工科最强院校的校训。这朵源自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的名校之花,如今已经被选为国际宇航大学(ISU)在亚洲唯一的一所常设分校。2004年,哈工大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升天,2005年承载着500多校友心血结晶的“神六”翱翔太空,那时我还是个懵懂的中学生。2007年,当我以工大学子的身份真正融入校园生活,体会更多的则是高科技的力量:从“神五”总指挥袁家军、“神六”总指挥尚志、总设计师张柏楠,到“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总指挥栾恩杰,几乎每一次中国航天的成功都倾注着工大人的心血;工大最新研制的“灵巧手”可以安装在太空智能机器人的胳膊上,这项技术正准备应用在未来的航天计划中;我国第一台长径比孔类超精密测量/校准仪器在工大的问世,填补了国家多年来的空白。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