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
拧出身条下油锅
寒食节的干粮
跟很多中国传统零食一样,麻花最开始也是干粮出身。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请贤臣介子推出山入仕,不惜放火烧山,导致介子推被烧死。晋文公痛惜不已,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那天禁火,所有人只吃冷的食物,从此有了寒食节。为此,古人发明了一种代餐食品叫“馓子”:先在面粉或糯米粉里和上盐或蜜,揉成面团,再搓成许多细条,扭结成螺旋状,下锅油炸成金黄色,就能捞出来吃了。因为它又细又散,故名“馓子”。
馓子色味俱佳,宋代文豪界大吃货苏东坡也曾作诗赞曰:“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意思是:下油锅前,它就像多重的白玉细镯,被芊芊玉手搓出来;下油锅后,馓子被炸得金黄,如同美人手腕上的“缠臂金”,只不过因为美人觉睡得太死,把“缠臂金”压扁了。
责任编辑 / 童晓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