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早春图》时间与政治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9期 作者: 黄小峰 

标签: 读画笔记   

公元1072年,宋人郭熙画下著名的《早春图》。这幅画由籍籍无名到声名鹊起,是最近一两百年来的事。在现代美术史中,许多带有郭熙名款、被历代收藏家珍爱的画作,如今都被证明是托名之作,甚至是伪迹。《早春图》的存在,便显出特殊的意义。

传世名作《早春图》,以细腻的画笔,奇妙的构思,描绘出严冬之后,春天悄然降临的景色。自然的微妙变化在诉说,姿态各异的树木在诉说,连劳作、赶路的人物也在诉说春天的到来。这春天不仅是一种自然季节,更是画者心目中的瑞兆。

何谓早春?

这一幅158.3厘米长,108.1厘米宽的绢本设色画,被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郭熙的题款清晰地缀在画面左方,上书:“早春。壬子年郭熙画。”下钤一方硕大的“郭熙笔”朱印,显然,这是专门盖在画上的印,不是一般的姓名印。印章盖得很巧妙——“早春”两字露出来,其他的字则被压住。画的名字“早春”用更大的字写出,说明画名其实比画家名更重要。在画上题写画名,在元代以后才成为惯例,但在宋代极为罕见。“早春”二字具有怎样的意义?

责任编辑 / 刘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