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危困的也门“曼哈顿”
希巴姆古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6期 作者: 周剑生 

标签: 遗产风景   

摄影/周剑生
也门古城希巴姆是阿拉伯半岛南部沙漠中一片璀璨的绿洲。从高地望去,古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一道五六米高的城墙,将城市分作内、外两个部分。内城曾经是宫殿和军营,外城则是平民生活区和商业区。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见证了古代的希巴姆人杰出的建筑技艺,同时也彰显了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在热浪滚滚的鲁卜哈利沙漠,处于数道季节河交汇地的希巴姆,因着地利,自三千多年前起,就是阿拉伯半岛南部高地上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纪,往返于巴比伦和哈德拉毛河谷地之间的骆驼商队,又将她推到了地区贸易中心的位置上。此后,希巴姆的地位日趋显赫。7-11世纪,她是吉亚德王朝的都城及文化中心。王朝创立者伊本·吉亚德,在这里修建了防御工事和运河系统。而哈德拉毛河谷出产的椰枣和纺织品,也让希巴姆一度在商业上获利颇丰。这种持续几个世纪的繁荣,奠定了古城坚实的文化基础。虽然到16世纪,其首府地位被塔里姆所取代,但一种比黄金更珍贵的高级香料——乳香,很快就将希巴姆推到了地区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位置上。当时欧洲大陆急需的大部分乳香,都要经此地转运,希巴姆再一次因为优渥的地理位置,成为“乳香之道”上闻名遐迩的重要一环。

我们今天在希巴姆看到的建筑,大部分是16世纪开始建造的。此前大段的空白,也是地理环境造就的结果。希巴姆处在鲁卜哈利沙漠的南部边缘,总体虽属热带沙漠气候,但年降水量却多达1000毫米上下,季节分配不均且多暴雨。据说在1298年和1532年,希巴姆就曾两次遭受洪水灭顶之灾,居民们在被摧毁的建筑物上完成了城市的重建。

责任编辑 / 郭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