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紫禁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9期 作者: 赵广超 

标签: 东城区   文化遗产   

一座宏伟的紫禁城,近600年皇权统治的中心,24位帝王曾居住于此。彼时红墙高耸,门禁森严,每一处建筑,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让我们看图识故宫。

看图识故宫

云物天门,皇权的入口——午门

百官候朝
午门之外,每天或每隔数天凌晨的五更时分,上朝的文武百官抵达此处,待漏阙下,等候上朝。明朝时午门前还常摆设筵席,皇帝例行赐百官节令食物。
受俘献馘
午门城楼是皇帝接受献俘、献馘礼的地方。馘,是指从被杀死敌人的头上割下的左耳。一般而言,献俘以生俘的敌人为计功单位,献馘则计算杀敌的数量,两者性质相同。
颁布历书
每年农历十月一日,负责天文历法的钦天监官员,抬着黄案由午门的中门进入皇宫,黄案上恭敬地摆放着进呈给皇帝的次年时宪书。当日,皇帝便将第二年的历书颁发给百官与民众。文武百官与王公贵族在这一天跪在午门城阙下,跪地恭听鸿胪寺官员宣布皇帝颁发时宪书的诏旨。
春牛入宫
每值立春,象征春耕的春牛、春山的泥塑,被抬到午门前广场击打。这一仪式叫做进春。春牛与春山放于春座上,要分别进献给皇帝、皇后。若太后仍健在,同样也要献给太后,因而要制作两、三套。
廷杖会审
午门前广场,曾是明代皇帝对触怒他的大臣施威之处。坊间说书人常说到“午门斩首”的情节,事实上是以讹传讹。午门乃庄严之地,人头落地、血溅玉阶实不多见。明代在此多次施行的酷刑叫做杖刑。明王朝前后有数十名大臣因杖刑当场丧命或重伤不日身亡。廷杖行刑地,在午门中央甬道的东侧。
花衣观礼
明成祖朱棣时,每年正月灯节,百姓和文武百官可一同观赏灯火。然而永乐十三年(1415年)一场事故引发了火灾与踩踏,有人因此而丧命,明成祖十分愧惜,因而取消了午门观灯的活动。
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清廷隆重举办同治帝大婚,午门前允许百姓观礼,但必须穿花衣(蟒衣),经营高丽油纸的雨衣店在纸上画出蟒衣图案出售牟利。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面正中央,正南位午,故称午门。其平面呈“凹”字形,其门洞有“明三暗五”之说。中间砌有五个券洞,正面三个门洞,左右两角各一掖门。门外左右各立石碑,碑身两面镌刻满、蒙、汉、回、藏五种文字的“至此下马”字样。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杨东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