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艺镜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1期
标签: 文化遗产
土生土长的精灵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
民间传统技艺“小郭泥塑”
“蒙山高,沂水长,小郭泥土黄又黄,挖一把泥土捏一捏,捏出雄鸡把歌唱……”86岁的李希海老人自小哼着这首童谣长大,那些亲手塑画的小物就在岁月时光里陪伴着他。山东临沂苍山县小郭村自有一方风土和特色,村西的胶泥色泽棕黄有劲道,邻镇又产粉刷泥坯的矿物白,因此成就了这种“泥活”手艺。加上几分巧技、十分耐心,着上些彩色来“提神”,泥塑玩具们便可粉墨登场了。它们夸张又逼真,简洁不粗俗,有时还在背部、底部装上芦哨,又可发出悠扬的“呜呜”声,成为可吹奏、能把玩的“中国哨子”。小郭泥塑,做的人有淳朴的匠心,而玩的人则获得十足的童趣。 摄影/史琳凌
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兴明乡小郭村
民间传统技艺“小郭泥塑”
“蒙山高,沂水长,小郭泥土黄又黄,挖一把泥土捏一捏,捏出雄鸡把歌唱……”86岁的李希海老人自小哼着这首童谣长大,那些亲手塑画的小物就在岁月时光里陪伴着他。山东临沂苍山县小郭村自有一方风土和特色,村西的胶泥色泽棕黄有劲道,邻镇又产粉刷泥坯的矿物白,因此成就了这种“泥活”手艺。加上几分巧技、十分耐心,着上些彩色来“提神”,泥塑玩具们便可粉墨登场了。它们夸张又逼真,简洁不粗俗,有时还在背部、底部装上芦哨,又可发出悠扬的“呜呜”声,成为可吹奏、能把玩的“中国哨子”。小郭泥塑,做的人有淳朴的匠心,而玩的人则获得十足的童趣。 摄影/史琳凌
与“龙”共舞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
传统节俗“丰顺埔寨烧火龙”
耀眼的龙,双目和口中吐着火珠,全身放射出奇丽的焰火,火花与电光交织在一起,欢腾的人群也宛如头顶繁星。这一幕发生在广东梅州丰顺县的埔寨镇,270多年来,每逢元宵节即要表演“烧火龙”。龙的躯体由竹篾做成,裱以白纸,涂上颜色,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土火箭”,并在龙的全身安装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擎龙的勇士必须赤膊上阵,任由火花洒在身上,从而赢得五谷丰登、大发财运的好彩头,场面既绚烂又奇特。中国各地拥有众多的舞龙节俗,表达着人们对光与自然的崇敬,其中的埔寨烧火龙无疑最旺、最红火。 摄影/刘星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埔寨镇
传统节俗“丰顺埔寨烧火龙”
耀眼的龙,双目和口中吐着火珠,全身放射出奇丽的焰火,火花与电光交织在一起,欢腾的人群也宛如头顶繁星。这一幕发生在广东梅州丰顺县的埔寨镇,270多年来,每逢元宵节即要表演“烧火龙”。龙的躯体由竹篾做成,裱以白纸,涂上颜色,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土火箭”,并在龙的全身安装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擎龙的勇士必须赤膊上阵,任由火花洒在身上,从而赢得五谷丰登、大发财运的好彩头,场面既绚烂又奇特。中国各地拥有众多的舞龙节俗,表达着人们对光与自然的崇敬,其中的埔寨烧火龙无疑最旺、最红火。 摄影/刘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