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
季节的另一种语言
标签: 文化遗产


山溪边,落英缤纷,人们三三两两地在树下赏花;亭子里,烟柳在旁,两人席地而谈;不远处的山墙下,还有人在迎风荡秋千……在清朝宫廷画家张若霭的笔下,清明这个节气全然不是阴雨绵绵的模样,而是充满朝气,或许那正是清明的本意—尽萌。下图是原画配上的物候诠释,在这个节气里:桐始华、田鼠化为、虹始见。供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今年的11月7日,我在黄河三角洲附近的一个城市等待观测南飞途径此地的候鸟。清晨,顺手打开电视时,发现屏幕上两个大字—立冬,伴随着的是天气预报员浑厚的声音:“今天天气的关键词是立冬,立冬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反映四季更替的一个节气。此时,东北的天气非常应景,在冷空气的影响下,这里大风、雨雪、降温一个都不少……同时冷空气也会影响到华北,平均有4℃到8℃的降温,气温20℃地区的范围会迅速地向南缩减”我抬头看一看窗外—不仍旧是秋日的艳阳初上吗?
中午时分,乘车准备去黄河故道喝鱼汤的我,昏睡之际猛然被一阵寒意冻醒,抬头一看,天居然阴沉了下来,不一会儿便刮起了大风,雨点儿噼噼啪啪地摔打在泥土上,泛起一股好闻的土香。我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看来,立冬真是到了,寒潮像天气预报中所说,恰好在立冬这天如期而至。旋即,我又有了一个新的疑惑—为什么几千年前的古人,能预测到今天的气候变化?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