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白沙壁画在众神之间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和东升 

标签: 文化遗产   古迹探秘   古镇   

如果说,敦煌壁画开创了中国壁画的辉煌始章的话,丽江的白沙壁画,便是中国宗教壁画艺术的高峰。从内容到艺术风格,白沙壁画突出地表现了佛、道融合的多元文化特点。东巴教的粗犷,藏传佛教的鲜艳,还有汉传佛教的庄严,各种神佛聚于一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为中国壁画史上独特的艺术珍品。
这是白沙壁画最有代表性的一幅:《如来释经图》。图中如来佛端坐于画面正中,右手臂外露,有明显的藏族绘画风格。如来佛的四周共绘有各教神像一百多个。

在滇西北的丽江坝子北部、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著名的白沙古镇,它因地面多白色沙粒而得名。白沙的著名在于它是纳西族在丽江坝子最早的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据光绪《丽江府志》不完全统计,仅白沙一隅,就有庙堂十多处之多。清代纳西族诗人牛焘也曾这样描绘白沙:“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尽管后来木氏土司将中心迁至距离白沙10公里外的大研镇(今天丽江古城),白沙在很长时间里默默无闻,但近年来,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古老的白沙又车水马龙起来。白沙日益热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当年木氏土司在这里兴建了众多独具风格的古寺院,并在这些古建筑上留下了大量造型各异、极具文化价值的壁画。这些主要绘制于明代,少量绘制于清初的壁画同古建筑群一起,成为木氏土司在丽江兴盛一时的历史见证。

明兴木氏,营造寺庙宫观

木氏先祖本不姓木,“木”姓实乃帝王所赐。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率众归顺,举君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钦赐其“木”姓,这位统治丽江的当地头领便一改父子联名制,于是有了内地的 “木”姓。木氏进京朝觐,朝廷敕令“任本府(丽江)世袭土官知府职事,中顺大夫”。木氏土司为表对明王朝的忠义,除经常向中央进贡大量黄金外(金沙江产黄金),还专门在木府前建了忠义坊,上面写着“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太阳更近了,如果长期没有接到文书,就连白云都感到悠闲无聊。此后,木氏土司代代世袭,一直到清雍正年间,中央对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罢免世袭土司,改由中央直接任命地方官。如果从1253年木氏先祖麦良降元算起,其家族统治丽江地区历时470年。

责任编辑 / 刘霞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