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中的“才情秀”
自古以来,绘画都是政治统治和宗教信仰的婢女,功能无非是伦理教化和引魂升天,比如东汉以来流行不衰的《列女图》,便是以“先进榜样”来教育社会上层女性的。但是自东晋南朝以降,绘画中非功利的抒情功能越来越受重视,审美自觉日渐抬头,这是绘画艺术走向成熟的表现。而以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为题材、表现凄美的人神之恋的画作《洛神赋图》,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纯艺术绘画”。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是说诗可以激发人的情志、观察社会、交往朋友,还能怨刺不平。有了《洛神赋图》所代表的抒情绘画,画也可以“兴、观、群、怨”了,绘画开始具备了社会性和个人性两方面的完整功能。
曹植在洛水旁见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美丽洛神,《洛神赋图》为这对恋人相见提供了太阳、云彩和惊鸿、游龙等华丽背景,呈现出较强的故事性,也体现了六朝时期绘画的抒情格调。
其实,士大夫参与绘画、表达个人情感的创作开始于东汉末年,比如大家都熟悉的科学家张衡,就是早期的士大夫画家之一(猜想他的科学发明也和他的造型能力有关吧)。六朝到唐宋,越来越多的“精英人士”被吸引到绘画创作中,他们的参与使绘画不再是工匠赖以谋生的污浊杂役,而成为文化人愉悦心志的高雅活动,最后明清文人对这一点的强调达到了病态的程度,《洛神赋图》所代表的抒情功能被提升为绘画的最高价值。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