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楼:震而不倒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以碉楼和藏寨著称,白色的藏房依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灰色的碉楼,如时光的雕塑巍然屹立。青山不老,藏寨犹存,碉楼依旧。 摄影/龚威建
“老刘,我们到北川去看羌族建筑垮没有!”5月13日,始终关注碉楼与藏羌民居的自由撰稿人小尹给我打来电话。如此强烈的地震对这些古老建筑有多大的损害确实引起人们的关注。
碉,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之际盛行于川西北高原,《后汉书·西南夷传》所载的“居山依止,累石为室,高者十余丈”之“邛笼”指的就是碉楼。而今,它主要分布在岷江、大渡河和雅砻江流域的部分地区。大渡河流域主要是嘉绒居住区,分布数量最多也最为著名的是丹巴的碉楼,梭坡乡、中路乡、甲居乡等都分布着精美绝伦的碉楼藏寨群。大渡河以西的雅砻江流域,主要是木雅碉楼与民居。虽然木雅是党项羌的后裔,但他们同嘉绒人一样,在民族融合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受到东进吐蕃的影响,逐渐成为了藏族的方言区,成为藏族的组成部分。唯有岷江流域的羌人保存了自己的文化,仍以羌为族名,传承着古羌文化。在这次大地震中,羌族的碉楼与民居大多位于龙门山地质断裂带汶川-北川中心断裂带上,因而受损应该最为严重。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