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产生于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中原地区的黄河流域,起源于春秋时代,完善于秦汉。在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农作物的中国腹地,一年四季分明,节气变化显著,从古至今节气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作为摄影人,张卫星一直关注影像连续记录时间变化的功能,2002年,他持续一年在河南郑州定点拍摄了一块田地的“二十四节气”,在现实和历史两个时空里找到了同一个契合点。顺次浏览这组照片,看到的不仅是春华秋实、夏种冬藏,还有古人在节气里蕴藏的生活感悟和厚重文化。
少林寺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公元495年),兴盛于隋唐,距今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为达摩,它成为我国的佛教禅宗祖庭,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天下第一名刹”。早先佛教不建庙宇,信徒的聚居地称为“丛林”,后来的寺庙也都延用这一称呼。因为是建在少室山下的“丛林”,故名少林寺。摄影/张卫星
雪霁后的嵩山法王寺法相庄严,法王寺位于玉柱峰下,是东汉古刹,寺北有一座高达40余米的古塔,有15层,称“法王寺塔”。这场2005年底的冬雪据说是登封地区十多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摄影/张卫星
三皇寨位于中岳嵩山少室西麓,与少林寺毗邻相连。铁索天桥位于三皇寨北侧,它使用钢铁绳索支撑的吊桥,把两个山头从空中接连起来,桥长 50 米,桥宽 2 米余,桥下谷深莫测。游人通过此桥时,如临深渊,战战兢兢。和普通游人不同,少林武僧稳步通过吊桥,正所谓“卧如钟,站如松,行如风”。摄影/张卫星
少林寺周边有多所武术学校,很多孩子从小被父母送到此处学艺,平时,他们也会上嵩山习武、锻炼。图为一武术学校的学生在少室山上和少林武僧“过招”。摄影/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