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原调查时会遇到很多惊喜,当作者在野外工作时,一只红颈滨鹬落在了他的帽子上,于是便有了这张自拍(摄影/慕童)。
金斑鸻的鸟巢周围常有以黑白黄三色为主的枝状地衣,而它们的雏鸟背部也有同样配色的斑点(摄影/慕童)。
除了利用羽毛的保护色隐藏自己之外,鸻鹬类还有一种有趣的行为来保护鸟巢以提高繁殖成功率。当天敌距离鸟巢太近时,鸻鹬类的亲鸟会主动采取“拟伤”的策略来吸引它们的注意。红颈滨鹬(本图摄影/慕童)等鹬类通常会先故意发出嘈杂的叫声,然后开始在地面胡乱扑腾,伪装出自己带伤难以飞行的样子,而金斑鸻(下图)和剑鸻(下下图 摄影/慕童)等鸻类还会加入更加逼真的假动作,例如将翅膀或尾部弯折,做出一副无力行动、只能在地面爬行的可怜姿态,不断向天敌传达“我受伤了”的信息,逐渐将其引向远离鸟巢的位置。
降生在苔原的新生命,是种群延续的希望 7月的苔原,两只破壳不久的勺嘴鹬雏鸟正观察着这个陌生的世界(上图)。与成鸟勺状的喙相比,雏鸟的喙更像一个可爱的桃心。它们的背部有白色的绒毛,仿佛飘落的细小雪花,据推测这可能是用来模拟周边苔藓叶片灰白色边缘的一种保护色。尽管有这样的伪装以及亲鸟的照料,在苔原出生的勺嘴鹬及其他鸻鹬类的雏鸟存活率并不高。雏鸟是延续种群的希望,对于勺嘴鹬这样的“极危”物种而言更是如此。
剑鸻(摄影/慕童)
在竞争中,体型更大的赤狐能驱赶、杀死北极狐。在“梅村”附近的苔原,赤狐已经成了鸻鹬类的头号地面天敌。赤狐不仅食量更大,还会利用调查人员的气味来定位鸟巢。作者和同事在野外就曾遇到过一只尾随着他们的赤狐(摄影/慕童)。这只赤狐不断主动靠近,甚至像宠物犬一样“打滚卖萌”。为了防止继续被跟踪,作者便原地坐下与它比起了耐心,最终这只赤狐转身离开。贪吃又聪明的赤狐,成了苔原上繁殖鸻鹬类的新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