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龙—白玉海子山,图中显示了冰蚀夷平面上由冰川搬运形成的巨大的花岗岩漂砾,新龙—白玉海子山与冷古纳托一样,也是起伏和缓、广阔旷达的平台,但面积可达470平方公里以上,有花岗岩构成的垄岗和冰川漂砾(摄影/魏伟)。
图为岷江上游汶川县龙门山脉狮子山,传说大禹在这里铸九鼎,在岷江流域仍可以寻找到大禹治水的遗迹。摄影/魏伟
在九顶山的风光中,最独特的是它的数十万亩花海 远处的雪山是九顶山,山下蜿蜒流淌的就是岷江(摄影/魏伟)。九顶山距成都市120公里,因九座顶峰相连而得名九顶山,九顶山最高峰叫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在九顶山的风光中,最独特的是它的数十万亩花海。高原夏季不缺野花,但九顶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近似于高山湿地的地貌条件,造就了不同于其他高原花海的绝美景色。从5月到10月份,不同海拔高度上许多种类的野花,如杜鹃花、报春花、鸢尾花、紫菀花、翠雀花、绿绒蒿等依次开放,宛若一座绚丽多彩的空中花园。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的理县朴头镇是嘉绒藏人的聚居地带,这里地处高山峡谷,镇内海拔落差达3800米左右。朴头镇无论自然景观,还是农牧业都呈“立体”分布,与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关系密切。图上的大黄峰海拔5922米,距离朴头镇不远,是阿坝州第二高峰。雪山下的城镇村落宁静祥和,与洁白的雪山一起构成当地常见的绝美景致。摄影/魏伟
理县甘堡乡八什闹村的嘉绒藏人正将圆白菜装车,准备运往成都。摄影/魏伟
还有长达上百米的鲸背岩和有序的羊背石群,下图便是羊背石,长度约2米,依次排开,远处是沙鲁里山脉的卡瓦洛日雪山(摄影/魏伟)。
山脉/大雪山山脉 拍摄地点/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与汉源县交界泥巴山垭口 图是在108国道泥巴山垭口拍摄的贡嘎山。摄影/魏伟
山脉/伯舒拉岭主峰 拍摄地点/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益秀拉山口 站这个山口,能同时见到三条山脉的主峰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的益秀拉山口,通过无人机低空拍摄,能看到三条山脉的主峰。由左往右,一座是他念他翁山脉的主峰,海拔6324米的大米勇;一座是伯舒拉岭的最高峰,海拔6155米的查格腊子;一座是怒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这样绝佳的拍摄角度是摄影师通过遥感图加实地考察等工作后寻找到的。摄影/魏伟
“追峰”人,总是想另辟蹊径观雪山 “追峰”人总想发现一些新的角度来展示雪山之美。如苏东坡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方位、季节,雪山总有不同的美景。上图是摄影师魏伟在野外的自拍照,他总是独自上路,基本无人同行。他身后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第二高峰大黄峰(海拔5922米),这座山峰曾深深触动魏伟,这也是他为阿坝州高海拔山峰拍摄图录的初衷。
山脉/邛崃山脉 拍摄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卡子垭口旁的山头 格聂群峰西坡和邛崃山脉北坡难得一见的影像 图是在马尔康卡子山拍摄的邛崃山脉的北坡。邛崃山北坡的照片很少,这里有许多隐秘的山峰,如霸王山、猛古雪山等。由于川西高原位于北半球,天气晴朗的秋冬太阳光线偏南,造成北坡逆光,因此拍到一张好的照片非常难得。摄影/魏伟
山脉/邛崃山山脉 拍摄地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金川县交界处的万里城 万里城是西望邛崃山脉的绝佳观景台 历史上,小金县到金川县途中的万里城垭口是乾隆征讨大小金川的主要战场。摄影师在实地考察时发现,这里是西望邛崃山脉西坡的绝佳观景台,四姑娘山幺妹峰和卫峰一字排开,景色蔚为壮观。摄影/魏伟
图是沙鲁里山脉格聂群山西坡的图片,这张图片的拍摄和欣赏点是藏巴拉山口。在这张图上,我们能见到许多未知峰,如着隆、工布章素和向巴等山峰。 摄影/魏伟
涪江水蚀地貌景观“奇”在位置,“慢”在雕琢,“大”在规模,“密”在数量,此3处砂岩厚度仅为1米左右,若位于山区峡谷,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的改造下,很快就会侵蚀殆尽,没有形成水蚀景观的机会。 岷山山脉是涪江的摇篮,雪山、冰川和降水为涪江上游提供了丰沛的水源。涪江在高原峡谷之间穿行200公里后,在江油境内出龙门山,进入四川盆地红层丘陵区,地势陡然开阔,横穿红层丘陵后于重庆合川汇入嘉陵江。摄影/魏伟
有着尖峭金字塔峰形的谷布穷日,就像藏王故里的守门神 谷布穷日又称久勿色宗,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海拔虽然只有5600多米,“身高”在藏东南地区的高峰中并不算突出,但是该山峰尖锐的峰形,岩壁上因冰川侵蚀、风化崩塌等因素而形成的岩层肌理,以及山下茂盛的针叶林,组合成了一幅对比强烈、具有震撼力的画面。每当人们驾车从318国道转入桃花沟后,谷布穷日就会猛然跃入人的眼帘,这座尖峭的金字塔峰仿佛是藏王(西藏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故里波密桃花沟的守门神。摄影/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