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徐峰
对这些只可远观的峭壁行者,我们了解多少? 与雪豹等高山生态系统的明星物种相比,北山羊在公众中的知名度要低得多。在很多人看来,它们和家山羊也没有多大区别,但它们对维系高山生态系统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杨维康研究员团队在新疆天山中部的乌鲁木齐后峡、天山西部的伊犁西天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夏塔古道国家森林公园等地进行了北山羊调查,乌鲁木齐后峡的河谷两侧矗立着陡峭的崖壁,北山羊就在这样惊心动魄的山崖上跳跃觅食。摄影/徐峰
叶城沙蜥(摄影/徐峰)
从这只吐鲁番沙虎的近照中,我们不难发现它最醒目的特征是头部硕大的眼睛,这是为了适应在夜间视物演化而来的,我国的其他两种沙虎也同样有这样的“卡姿兰大眼睛”。沙虎的瞳孔直立,眼球上有独特的纹路,为了在干燥的沙漠中保持眼球湿润,它们经常伸出舌头舔舐眼球。由于沙虎的眼球大而外凸,颇似蛙眼,因此被爬宠爱好者称为“蛙眼守宫”。吐鲁番沙虎的头部、背部和体侧鳞片上有斑斓的纹路,其他两种沙虎的体表也有美丽的花纹。摄影/徐峰
作者和同事还曾拍到过极为罕见的一幕:一只吐鲁番沙虎的口中居然含着沙蜥(本图 摄影/徐峰),从还露在外面的尾部和部分后肢来看,这应该是吐鲁番盆地最常见的叶城沙蜥(下图 摄影/徐峰)。他们推测,这只沙虎可能是趁沙蜥夜晚在洞穴中休眠时偷袭得手的。
吐鲁番沙虎常与沙蜥等爬行动物比邻而居,但与沙蜥三角形的洞口相比,沙虎的洞口更圆,也更大,直径与一元硬币相仿。沙虎生性警惕,夜晚外出前通常会先探出头来观察一番,以判断四周是否安全(摄影/徐峰)。
当被天敌逼得走投无路时,沙虎还可以像人们熟悉的壁虎一样断尾求生。一段时间后,它们会长出“次生尾”( 摄影/徐峰),在外观上与原生尾会有所不同,尾巴再生需要消耗不少能量,而且在此期间沙虎如果再次面对天敌,就无计可施了,因此断尾是它们保命的“底牌”,轻易不会使用。
新疆沙虎: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沙虎 新疆沙虎又名西域沙虎,在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的干旱区都能见到它的踪影,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沙虎。此外,它们在蒙古国也有分布。与伊犁沙虎和吐鲁番沙虎相比,新疆沙虎的体表花纹显得相对朴素一些。由于分布区广,新疆沙虎既可以在地表松软的沙漠中生活(本图 摄影/徐峰),也能适应砾石遍地的戈壁环境(下图 摄影/徐峰)。
开始“夜生活”前,沙虎有时会趴在沙地上吸收热量 沙虎一般会在晚上10点或11点左右外出活动,爬行动物是外温动物,外界的气温会显著影响它们的身体运动能力,因此沙虎在钻出洞穴之后,有时会先趴在沙地上,让四肢和腹部吸收地表残存的热量,使体温快速升高(摄影/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