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黄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我国在黄河中游干流上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三门峡工程时,采用的是“蓄水拦沙”方式,水库淤满即丧失设计寿命。设计最高洪水位360米,总库容646亿立方米,预留堆沙库容336亿立方米。三门峡水库在1960年9月启用后,不到三年,库容大量淤损,并造成潼关高程急剧抬高,威胁关中平原乃至西安市防洪安全。1962年3月起,水库改为“滞洪排沙”。后不得不对泄洪排沙设施进行了两次增建和改建,并自1973年汛后,开始进行“蓄清排浑”。即对泥沙不再“一拦了之”,而是要求水库死水位具有较大的泄流规模,同时设置专门的排沙期。三门峡水库淤积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尽管如此,三门峡水库依然发挥了调节水沙的重大作用,否则小浪底水库发挥作用前,黄河下游河道淤积更多、防洪压力更大。摄影/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