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生,江苏盐城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 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中盐摄影协会会员,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服役于第二炮兵某部任专职摄影,后供职于《苍梧晚报》摄影部和江苏盐业所属国企宣 传部门。20余年在中央、省市级报刊发表作品数千篇幅,多幅作品在全国及省级影赛中获奖,其中《正在 消失的百年盐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9届“人类贡献奖”记录奖,《盐工》组照获省“咱们工人有力 量”摄影大赛一等奖
来张“全家福”,因行业的特殊性,盐工的生活很枯燥。
产盐是靠天"吃饭",天气越晴朗也就越能产到粒大色白的海盐。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盐田的面积逐年减少。
盐工的古铜色的脸上粘着的盐霜,掩饰不了他们收获的笑脸,看来又是一个丰产年。
盐工没强体力干不了,瞧,就连他们挥盐的姿势也是那样轻松和自如。
卤水潺潺,盐工身影倒印之中,恰似一幅秋收图。
用盐工的话叫"活碴",就象农民在田间翻耕,这样盐的长势会更好。
盐场的女工总是把脸裹得实实的,这样能减少海风吹和太阳晒。
每到收盐时节,都要24小时“歇人不歇机”连续抢收作业,当然雨天除外。
汗水湿透的衣衫,还有那挂在颈上的毛巾,盐又怎能不是咸的呀。
没有这幼黑勤劳的双手,又如何能产出这硕大的海盐结晶体。
盐池扒出的垄沟,不正是沧海桑田的真实写照吗。
为了确保市场供给,一边是收盐,一边是运盐。今年又是个俏销年。
盐“花”伴着盐水,还有正在劳作的盐工的身影。
晴空,盐山和海水。
夕阳西下,盐工干的正酣。
偶尔劳作间隙,工友们聚在一起搞点笑话,疲劳也就很快过去了。
这叫“地笼”,盐在这里经过沉淀,卤水通过“地笼“排掉,干盐方可运出。
运盐河畔,皮带机送走的不光是白花花的海盐,还有盐工的祝福和企盼。
海盐也叫生命之盐。盐工收盐,就象“战士手握钢枪”冲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