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张挂鸟网的盗猎者中国特色的民间保护
撰文・摄影/周海翔我想阐述的是,在现有国情下,民间志愿者们如何能把群众、政府、媒体和非政府组织有效地组织起来,达到保护的目的。
2005年秋季,我们发现在沈阳獾子洞湿地有盗猎问题。那里地处两市交界处,周边6个自然村的村民对盗猎现象却不管不问,管理部门更是鞭长莫及。
在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我们于2006年春季发起了“獾子洞湿地白鹤保护项目”。我们在湿地周边6所小学开展了“小手拉大手”保护家乡鸟类的环境教育,并在6个村同时给村民放映我们编制的电影,在各村发展村民护鸟志愿者、发放望远镜、成立护鸟小组,年底又为每家每户发放宣传保护白鹤的年历(年历上印有救助与举报电话)。我们还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促成了多次市、县级领导现场办公会,并通过近十家合作媒体的宣传,提升了管理部门的正面形象。此外,在北京鸟会的帮助下,我们还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湿地鸟类本底调查,为长期的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獾子洞湿地仅用一年时间就控制了投毒等的滥捕滥猎行为的发生,白鹤高峰期数量也由2005年的300多只,发展到2006年的800多只、2008年的1600多只、近两年的2000多只。獾子洞湿地已于2012年举办了首届白鹤节,还申报成为“中国白鹤之乡”。
作为一名摄影师和生态保护志愿者,我和我的朋友们在近十年里开展了若干个保护行动,仅自然基金会(WWF)小额资金的保护项目就完成了8个,还成立了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救助了400余只猛禽及11只鹤(第449号白枕鹤放飞后在韩国和日本均被监测到),成活率接近70%,另外还成功抓获了数十个盗猎分子。我的影像资料多次成为执法部门逮捕盗猎嫌疑人的证据。
就在我撰写这篇文章时,6月11日下午4点,我接到两名鸟友的电话:在辽中县团结湖水域有3人划船捡鸟蛋。次日早8点,我们联系了市林业局野保站、市林业公安、县林业公安、辽宁电视台、华商晨报等,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我们对具体地点暂时保密,并两次调整集合地点。下午3点,我们先后发现两伙盗猎嫌疑人,并在远处拍下他们在水中的影像,嫌疑人作案后上岸的瞬间被逮捕。
有时候,我们会视情节轻重,在现场说服教育盗猎者,化敌为友,把他们变成志愿者,有很多次举报信息就是由曾经的盗猎者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