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黄河凹岸处的侧蚀作用较强烈,崩塌严重,所以很难在凹岸边看到孤立的峰林、石柱。不过这恰恰是欣赏连绵不绝、气势非凡的长崖峭壁的好地点,可以好好享受一下大自然的壮观美。
甘肃景泰龙湾村的黄河岸边,这些巍然耸立的峰林颇具一种震人魂魄的气势。虽然是土林,但其壮观气势远远超过了云南。
用彩色的石头装饰陶器,也成了新石器时代后人们追求美的一种方式。细看这件四坝文化遗址出土的镶绿松石彩陶罐,八块磨制好的蓝绿色绿松石让整件器物看上去熠熠生辉。摄影/赵广田
这件蚕纹双联陶罐隶属齐家文化,其特殊之处在于上面刻画了质朴的蚕纹,用以装饰。另外,这件双联杯造型也十分新颖,据推测这可能是原始社会在婚礼上用于喝交杯酒的合卺杯。摄影/赵广田
礼县是陇东南一片沟壑丘陵起伏之地,秀美详和,在众多考古遗址被惊醒之前,人们难以想象这里竟曾是秦国诸公扬鞭策马、傲视中原、驰骋千里、终成霸业的起点。
图中可见,礼县一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木轮双辕车,这种先秦时期最流行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几件器物为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几件春秋时期的精美文物。其中礼县圆顶山秦国墓地出土的繁耳椭方铜壶,长颈束腰,左右各附2只卧虎为支足,双耳结构引人瞩目,造型充满神秘感,器物的图案是春秋秦器特色图案以凤鸟为母型的窃曲纹;另一件反映秦国青铜工艺水平的蟠虺纹铜盨,则因附饰铜虎等精细设计,尤显巧夺天工。
这件在礼县圆顶山秦国墓地出土的珍贵文物是一只15厘米见方的四鸟饰车形铜盒。舆厢四角各有一鸟,车厢翻盖的两个手柄分别是一熊形钮和一跪坐人形钮,车厢四角棱上各趴有一只虎,这些动物形象生动、神态逼真,车的四只轮子至今还能转动。将车厢角上的小鸟同时向中间旋转,车身的盒子才可打开,如任何一只小鸟的方向与舆向错位,厢盖就被锁死,是非常精巧的机关设计。另外在春秋时期普遍使用的是两轮车,这件铜盒可算是四轮车的设计雏形,四轮车前后转向装置那时还未解决。
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文物库里清理文物。工作人员手中的汉代鸠杖头,过去曾被认为是“木鸽子”,被当地人发现后放在家里做摆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夏碑”,正面西夏文、背面汉文,其发现震动了中国史学界,被誉为“西夏文活字典”。
武威文庙的匾额在全国堪称一绝,历代文人学士都以能向这里敬献牌匾为荣耀。在文昌宫的桂籍殿前,四十四块四字牌匾,题名五花八门、书法风格各异,撑起了一片牌匾的世界,向世人昭示着昔日武功盛名之下河西的煌煌文脉。
“国宝级”文物“王杖诏书令”册简,出土于武威磨咀子汉墓群,不仅是研究古代礼仪制度的珍贵史料,而且表明自汉代开始,中原的社会政治风气已经深入广阔的河西走廊。
全国三大文庙之一的武威文庙,如今已被辟为武威市博物馆的主体部分。
清嘉庆13年乡国学弟子所献,颂扬了凉州“灯火辉煌不夜天,书声朗朗甲陇原”的盛况。
“国宝级”文物西夏木缘塔,实际上是一件精致的佛塔式“骨灰匣”,在西夏火葬形式的基础上,又吸纳了汉族的土葬、佛教的佛塔等诸种葬俗的特点。 图为塔身上刻的佛教咒语,中间汉字为“一切如来百字咒”。
而具有强烈的中亚风情的金覆面则由薄金片制成护眉、护眼、护鼻、护唇和护鬓等共11件组成。摄影/赵广田
固原出土有大量的青铜器文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短剑、青铜铃等,风格和图案都充满了鲜明的少数民族游牧文化特色,而这件带有浓厚西汉统治者色彩的“朝那鼎”则有着珍贵的方志史料价值。腹部刻有铭文“第二十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一升,重十二斤四两”,确凿无疑地证实了原本颇多争议的古朝那县即在今固原境内。摄影/赵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