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晓洁 男,又名税宏洲,生于陕西周至县,后随父母移居湖北十堰市,做过小贩、工人、干部、记者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旅行,曾历时三年徒步长江,参加过众多探险活动,出版有《雅鲁藏布江漂流历险记》、《寻找野人》、《我难忘的N个隐秘之地》、《发现山岩父系部落》、《天生爱流浪》等书。还在跑。还在写。
郭沫若对家乡的乐山崖墓十分感兴趣,并在其主编的《中国史稿》中首次引用乐山崖墓的资料,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史学界。这些崖墓是豪华级的老人洞,从墓门上就可以看出其奢华。
崖墓分布最广的是四川乐山、彭山地区。与汉江流域的“老人洞”不同,乐山、彭山的崖墓都很巨大,一般都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道长的有十几米甚至二十米。有些墓道旁还铺排水管,墓门刻饰玉檐、斗拱、双阙、花卉;墓室设前室后寝、左右厢房、厅堂、内室、厨房、壁橱等等。左上图是刻有动物图案的墓门,右图是墓室厨房内的炉灶 。
传说中,这种开凿于汉江流域悬崖峭壁上的洞穴,在上古时曾经是60岁以上老人的待死之所。这意味着崇尚敬老的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流行过弃老习俗。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人们的理解就会不同,生死观也是如此。深信老人洞就是曾经让60岁以上老人自生自灭之所的湖北郧县人,其笃信不疑的态度会引起外乡人的好奇,结伴到这些汉江边的峭壁前一看究竟。
在老人洞集中的地区,比如陕西商洛,当地百姓对此见惯不怪,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在这些跟死亡相关的洞穴之下劳作、生活。
黄河源第一小学位于海拔4800米的曲麻莱县麻多乡,学校距卡日曲源头约2公里,是名副其实的“黄河第一学校”。这所学校从2000年起正式招生上课,左图为一名学生正在向老师请教问题。 摄影/税晓洁
冬季的青藏高原,环境格外严酷,白水滔滔的江河也都被封冻起来,天地间一片肃穆。2007年2月,探险家杨勇率领一支考察队踏上了冬季探险长江源的征程,在当曲和沱沱河的汇合处,他们的越野车在结了冰的河面上,以河为路,毅然前行。摄影/税晓洁
长江源区被很多人渲染成“无人区”,其实这里很早就有牧民定居。长江源头名副其实的第一户人家,就定居在距冰舌一两公里的地方,并且是坚实的土木房屋。下图为“长江第一家”的家庭成员们。摄影/税晓洁
高原的天气变幻莫测,狂风暴雪经常在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来临,一群家养的牦牛正在风雪中四散奔逃。摄影/税晓洁
严冬季节,通天河便会结上一层厚实而平滑的冰,藏民按习惯在冰面上放线,通过杵凿、铺沙,写成藏文“六字真言”,每字几十平方米大小,横跨两岸,称之为“架经桥”。摄影/税晓洁
被遗忘的文物并不是所有文物都被万人瞩目,如这匹石马,一千多年前它曾目睹唐高祖李渊父亲的灵柩被送入兴宁陵(陕西咸阳),那时它是何等风光。而如今,它却只能孤寂地矗立在暮色里,任脚下的农田将自己矫健的马蹄埋葬,任远处灯火辉煌……摄影/税晓洁
位于陕西临潼的潼关故城,是明代洪武九年(1376年)的遗迹,当时内有城楼,外有箭楼,整体建筑在背山面河的地势中显得十分宏大。潼关八景之一的“谯楼晓照”就是指图上的西门城楼在太阳初升时的壮观景象。
《潼关县志》上说,守关而不守禁沟,犹如没有守;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烽火台,则是守护不周全;这就像为了防止鸟儿进屋而关门,却忘记关窗户一样。如今烽火台仍存(下图),但潼关已只剩这些遗迹与震慑千古的名声。
能够一览云横秦岭、山接浩天之壮美,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多得的享受。然面一千多年前,大诗人韩愈被贬官南下,出长安至此,如何跨越这苍茫秦岭,走过险峻关道,却远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唐中期,全国贡赋几乎都要由荆襄北上运往长安,从鄂西北大山中的上津古镇北上,有一条便利漕运的上津道,它是商山襄荆路的重要辅路。下图为上津古道上遗存的石阶梯。左图为古道上遗存的摩崖石刻,其上还可辨出明代进士某某经过此路时留下的题刻——可推测路上同样行走着南来北往的士子们。
右图中的山间小道便是当年跨越秦岭的古道,历经千年沧桑,它们至今还在被当地百姓使用着。而在这沧桑古道旁,还能找到些散落的历史遗迹,从这座无名的古塔和塔旁的石件,我们还可以猜想当年古道上过往着人流的繁忙,还有在他们身上发生的种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