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曲麻莱县,从当地藏民称为神泉的两眼清泉中涌出了涓涓水流,这里的人们坚信此处就是黄河源头。摄影/董保华
在约古宗列盆地里潺潺的细流渐渐汇聚,在距源头几公里的地方,一条小河初具规模,这就是黄河“幼年”时的模样。“幼小”的黄河随着地势起伏在地上和缓地弯出一个“Ω”弯来,当地人称之为“黄河第一弯”。摄影/董保华
1999年6月5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等政府和科研部门共同在沱沱河大桥北岸竖立起一座“长江源”环保纪念碑。对普通人来说真正的长江源头虽然魅力无穷,但实在是无法触及,所以对长江源头的敬仰和崇拜只能寄托在这座矗立在公路旁的石碑上(下 摄影/董保华)。沿着沱沱河继续深入,在姜根迪如和尕恰迪如岗山分别发源的两条源流汇合处还会发现另一座“长江源”碑,遗憾的是这里也并非真正的源头。(上)
无定河滋养下的红枣之乡 陕北清涧等地的大红枣负有盛名,其果大核小,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在这一带,百里枣林、千年枣树也并不是稀罕的景象,被誉为“中国红枣之乡”。用大红枣款待贵宾,是陕北的传统习俗。
大沟湾,壮丽的沙漠峡谷 位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的大沟湾是无定河格外壮丽的一段,在这里,无定河和沙漠纠缠抗争,顽强地游走着,留下了巨大而执拗的河曲,被誉为世界级的沙漠大峡谷。在这里,有与流水缠绵的岛,有静谧平缓的湖,有滋润的田野,盛产苹果和红尾鲤鱼,充满了生机。同时,这里历史深厚,是古“河套人”的故乡。
红柳河,“少年”无定河 红柳河是无定河的上游,两岸红柳众多。在这个阶段,无定河仍旧称得上清澈,山涧涌泉如人的毛细血管,将众多细弱的汩汩水流汇入无定河。自吴起县境以降,红柳河进入毛乌素沙地,串联起了新桥水库、金鸡沙水库、大沟湾水库等诸多人工湖。这些湖泊及其滋育出的片片绿洲像一串蓝绿宝石,镶嵌在荒原大漠之中。
特立独行的“无定”之河 无定河,它的名字道出了这条河的灵魂——河道无定、清浊无定、水量无定,更重要的是,河畔的历史诡谲变幻,争战无常。图中,无定河在沙漠中流出了一片青翠的绿洲。漫漫黄沙,青柳依依,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被这条河流连在了一起,难以说明其真实的身份。或许,这便是属于无定河的独有气质。
砒砂岩是一种松散的岩层,由于其上覆岩层厚度小、压力低,它的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干燥时坚硬如石,遇水浸泡则松软如泥。站在砒砂岩的沟坡中,只见暴雨洪水冲刷的痕迹非常明显,有的地方还旋出浪窝来。
砒砂岩之上几乎寸草不生,而沙棘却是它的克星。为治理砒砂岩,当地政府发动百姓在砒砂岩地区种植沙棘,在沟坡布设沙棘护坡林、沟道坡脚布设沙棘挡沙坝,形成一个立体的防护体系。由于在干燥时砒砂岩质地异常坚硬,人们甚至需要一种专用的镢头来挖开砒砂岩。
在背负了千载骂名后,今天砒砂岩终于获得了人们欣赏的目光,人们不再对它恨之入骨,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资源珍惜保护,欣赏它的苍凉古朴,欣赏它的色彩斑斓,欣赏它的形态多变在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暖水乡,人们还特意建设了一个砒砂岩地质公园。
砒砂岩中绿色岩层的形成时间要远远早于白色岩层:在三叠纪晚期,地壳开始缓慢下降,气候转向温暖湿润,植物繁茂,湖泊遍布,地层沉积灰绿色碎屑岩;到了侏罗纪早期,地壳再次下沉,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繁殖,多出现灰绿色和灰色含煤细砂岩。 摄影/汤世光。
砒砂岩地貌最醒目的特征是它的色彩相间:以红色地层为主,灰绿、棕黄、绛红、粉紫、灰白等颜色相叠,层理清晰、软硬互叠、线际分明。砒砂岩中的白色部分,是形成于白垩纪早期的巨厚白色泥灰岩,在水流的冲刷侵蚀下,它呈现出别样的景致,一道道溶沟蛇形蜿蜒,一条条蚀痕如斧刻刀削。
在砒砂岩地区,一座座山峁状若沙洲,一道道墚子形如梳齿,数不清的毛沟连着支沟,数条支沟再连接形成河道,最终洪水泥沙俱下,汇入黄河。这里是黄土高原剧烈侵蚀的中心地区,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策源地,被中外专家称之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砒砂岩地区土地贫瘠干旱,百姓种地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民主要在坡地上耕作,一两场暴雨后,艰难开垦的坡地就可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于是越贫越垦,越垦越贫。图为一农民正在自家土地上撒农家肥,准备种谷子。
宛若倒扣银盏的慕士塔格峰 在慕士塔格峰的冰川下,骆驼驮着物资缓缓行进。在这条道路上来来往往的旅者和牲畜眼中,慕士塔格峰似乎谈不上高耸。但是要知道,慕士塔格峰实际海拔高达7509米,它和北面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山是帕米尔高原上最高的两座山峰。由于山脚已经处在海拔约4000多米的高原面上,而且慕士塔格峰的峰形呈浑圆的穹隆状,所以慕士塔格峰看上去也就比较“低调”了——尽管它的相对高度达3500多米。摄影/董保华
海拔7649米的公格尔峰是东帕米尔的最高峰,坐落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阿克陶县境内,它与海拔7530米公格尔九别峰山体相连,是一对联袂而立的姊妹峰,与其南面的慕士塔格峰同属西昆仑山脉,被并称为帕米尔高原上的“昆仑三雄”。它的冰川规模与冰川地貌都很发育,冰雪厚度甚至可达百米,明暗裂缝丛生其上,冰崩和雪崩常有发生。摄影/董保华
2006年3月,黄河内蒙古段发生凌汛,河道被严重挤占,壅高的水位漫过河堤,淹没了大片的土地。摄影/董保华
2002年1月,冰凌在黄河壶口“十里龙槽”处不断堆积,形成了一座“冰桥”。“龙槽”下结冰一般在2米左右,最厚处达到8米。一些胆大的游客跨上了冰桥,体会着一步跨越晋陕的感觉。摄影/董保华
果洛藏族的发祥地——神山年保玉则由一簇高度相当的峭拔雪峰组成,就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盛开在和缓的草甸之上。值得一提的是,这幅图中有很不显眼的几只高山兀鹫。在藏族人的心目中,高山兀鹫就是鹰,而没有鹰飞的苍天是空落落的——这些年,扎西桑俄也在密切关注高山兀鹫在当地的急剧减少(摄影/董保华)。下图是扎西为自己设计的名片插图,算得上他的自画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