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以来,由于实行民族隔离政策,宣南地区成为汉族官僚和富商的聚居区。比起满族聚居的内城,外城的管理宽松许多。富人云集的会馆区,产生了庞大的消费需求,服务行业蓬勃发展。民国初年,中外大众文化纷纷在宣南荟萃,天桥地区即为突出代表。宣南文化博物馆制作了老天桥地区的微缩景观,图为好奇的小观众透过玻璃,与古人“对话”。
乾隆时期,为了编写《四库全书》,许多书商聚集在宣南地区的琉璃厂,刺激了琉璃厂图书业的发展,并带动了印刷业和文房四宝业的勃兴,催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老字号,比如荣宝斋、一得阁和博古斋等等。左图为宣南博物馆陈列的老字号匾额。在宣武门和琉璃厂之间,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01年的五城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公立中学,进步思想一直在这里传播,右页图为鲁迅在该中学演讲。
上图这个大四合院,就是本文的主角——宣南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前身是明代万历皇帝为母亲修建的长椿寺。照片中左上方那栋板楼是北京宣武医院。宣武医院其实是明代长椿寺的后院。照片中左下的路叫下斜街,它才是长椿寺山门前的主街。1949年后修建的长椿街,把古刹一分为二。如今的寺院,萎缩成一所精致的四合院,供人们免费参观。左页图为院子的内景。
从春秋时代到金代,北京城大体位于今天的宣南地区,直到元大都的兴建,北京的中心才向东北转移。从左页的地图中可以看到,宣南从辽至今是历代首都的“交集”,所以这里文物古迹层层叠叠。上图是清代宣武门城墙上的“匾额”,硕大雄浑,这块匾一直使用到解放初期。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烈士,曾长期住在宣武门附近的石驸马大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处死,烈士的遗体被停放在长椿寺的后院,也就是现在宣武医院的位置。左页大图为1933年公葬李大钊时,中国共产党散发的传单。小图为当年警察厅盛放死刑判决书的信封。右图为宣南文化博物馆革命文物陈列馆的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