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嵩山,银装素裹。那云光奔泻的银海,轻拢漫涌、铺排相接,变化多姿,使银峰与云海交相辉映,玉树与银花相烘托,构成了“天地之中”的一道绝妙奇景,难怪历代帝王大都选择在寒冬腊月里来此巡游。
图3
中岳庙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它们仿佛是一群历史老人,静谧的肃立着,对人们诉说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中原文明。
逶迤黄河把她最精华的内容留给了中原。土地得以在中原大地上逐渐积累壮大,依赖的就是黄河。中华文明的萌芽就生长在今河南境内黄河曾经泛滥的地方。土地与文明的形成有赖于黄河不羁的流淌,民生也有赖于黄河泥沙所建筑的温床。然而,黄河的随性摆动和它巨量泥沙,却给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口带来了困扰。河南人对黄河的感情十分复杂:她既是母亲河,又是头顶上方的一盆水。 摄影/郑泰森
一旦黄河改道,现黄河沿岸的地下水位会下降,这对于华北大平原上的黄淮海产粮区影响巨大。失水的下游河道也将干涸,泥沙泛起,两岸的农田都将遭殃。摄影/郑泰森
现代开封的著名景点之一清明上河园建在城市西北角,严格地复制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然而熙攘、繁华的神韵却难以重现。摄影/郑泰森
夕阳下的少林寺塔林。自北魏以来,无数少林高僧大德,在完成一生的修行后化作舍利,守护着少室山一方净土。而图中最大的那座塔就有着元代名僧雪庭福裕的舍利。摄影/郑泰森
传说秦代就有的中岳庙,是嵩山最早宗教建筑。这座用来祀奉岳神的庙宇,终为成为嵩山最重要的道观,庞大恢弘古建筑群,显示了它千年以来统治者对之的礼遇。摄影/郑泰森
图为开封清明上河园。摄影/郑泰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