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邢毅
上图是今天的碧色寨车站,作为一个四等小站,这里早已没了当年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喧嚣。
蒙自,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东部,是滇南第一大坝子。这个在历史上曾经煊赫一时的边关要塞、通商口岸,在经历了火车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曲折后,最终归于平静。摄影/邢毅
20世纪初,法国人出资金、出技术、出设备、出管理人员,无怨无悔地在中国西南边陲修建铁路,只是因为这里有世界上第四大贵金属——锡。工业革命后,西方对锡矿的需求量猛增,云南个旧丰富的锡矿资源正是法国人历尽艰险修建滇越铁路的直接诱因。
在云南昭通一带,新建的厂房、农舍与汉晋时期的梁堆墓叠杂交错。田间偶现的墓砖、陶片,模糊着历史的维度。摄影/邢毅
孟腾子母印出土于云南昭通二坪寨梁堆墓。该印设计巧妙,分为母、子两方,母印刻“孟腾玺印”,子印刻“孟腾”二字,母印腹空,恰好可以套放子印,形成“母环子”的意趣。摄影/邢毅
出自昭通汉墓的这件青铜摆件,表现的是东汉武士出征的场面。武士骑着高头大马,仆人和爱犬相伴左右,不知他远眺的方向是否就是偏居一隅的西南地区。摄影/邢毅
为了让古老的青铜艺术被更多人欣赏,云南省博物馆的复制人员采用失蜡法复制石寨山出土的西汉镏金骑士贮贝器纹饰。失蜡法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即先用蜡做模,模外做范,加热烘烤使蜡模融化流出,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一个空壳,再将青铜溶液浇灌至空壳内,这样就可铸成所需的器物。
云南大理白族背儿裹被 摄影/邢毅
各式各样动物帽 中国各地区与不同民族,均有不少模拟动物形象的可爱童帽。如云南楚雄彝族有鱼尾帽、广南壮族的猫耳帽等等,图中这顶童帽为彝族鸡冠帽。摄影/邢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