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自然地理摄影师,拍摄了世界七大洲,四大洋,到访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十次到南极、北极,行程超过七十万公里,拍摄图片二十万张。
海豹避风港 海边的岩石可以阻挡海面刮来的大风,一大群雌雄象海豹挤做一团,好热闹的一大家子!象海豹是南极常住居民,它们有着显眼的长鼻子,所以被命名为“象海豹”,而象海豹的雌性鼻子不那么长。雄性个体可以长到6米多,体重超过4吨,是南极大陆上最大的猛兽。
我很丑,也不温柔 海豹也跟其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一样,每年都要在季节变化时换毛。如果说求偶期往往是动物最美的时候,那么换毛期则是它们最难看的时期。毛与皮肤表面的死皮一起脱落,看起来斑驳丑陋。也许是换毛期心情不好?这头海豹非常不友好。
迷路的大个子 一只王企鹅站在矮小的巴布亚企鹅群里,似乎有点迷惑。成年王企鹅身高能超过1米,是世界企鹅中第二高种类。早期的探险家曾以为它们个子最大,所以给它们起名叫“王企鹅”,后来又发现了一种更大的,只好冠名为“帝企鹅”。 南极低纬度的海岛气候条件更好,大多数企鹅都生活在这一地带,只有高大的王企鹅和帝企鹅,才能住到更寒冷的南极大陆。这只王企鹅漂流到低纬度海岛,只得与这些小个子亲戚为伴。但是如果反过来,体型小的企鹅迷路,漂泊到更南、更冷的地方,那它幸存的概率就要小得多了。
绿与白的两重天 相隔一条窄窄的海峡,对岸就是茫茫雪原,相形之下,这片绿色显得格外温暖和珍贵。企鹅们在绿地上晒晒太阳,打个盹,过着“快乐的大脚”的生活。在南设得兰群岛以及附近岛屿,因为地形、风向、地热等影响,只有部分地方才会绿色满坡。但是这种绿色只能维持两三个月,夏季一过,这里将恢复成与对岸一样的冰雪世界。
夏天,南设得兰群岛的一个小岛,冰雪消退,露出地面。
漫步绿茵场 在茸茸的绿地上散步,对于企鹅来说非常难得。时间只有每年11月末到2月中旬,地点限制在几个小岛,它们才有机会走上这样绿油油的地面。这种外貌滑稽的企鹅叫南极企鹅,又叫颔带企鹅,因为下巴上有一条黑纹,看起来很像系帽子的带子,因此它们也被称为“僧帽企鹅”。它们在企鹅家族中人口众多,生活在南极半岛北端以及附近的岛屿上。
飞行冠军 鹱科的鸟是南极飞鸟中体型最大的一类,双翅展开能有3米。它们也是南极夏天的旅客,高超的飞行能力让它们更能适应南极多变的天气,尤其是南极的大风。它们可以连续飞行好几天不落地,也能借助气流滑翔几个小时而不动翅膀。
短命的小河 长城站前出现一片纵横交错的“河道”。暖和的天气让南极的冰雪略微融化,在平坦的海岸边形成了一大片水滩,给来往交通造成不便。在整个南极大陆地表,冬季是没有河流的。这些水湾只能维持两三个月,是短期的季节性积水,最大的“河”,往往也不到1米深。
生命的痕迹 岩石上白色的斑纹也是生命的痕迹。寒冷的气候让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无法在这里生存,南极大陆是世界植物最稀少的地区,没有树,没有花,没有枝条和果实,这里最“高等”的植物是苔藓。
南极的“草”地 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南极也有这样美丽的“草”地。不过这种场景只出现在南极圈外、纬度比较低的海岸、岛屿上。其实它们并非真正的草,而是地衣和苔藓类植物,它们每年只有一两个月能展现生命的绿色,其他时候都被覆盖在白色的冰雪下。
企鹅也打架 平时看起来憨厚可爱的企鹅,打起架来却毫不示弱。争夺地盘、配偶大战是企鹅群里夏季必然上演的热闹节目。不过企鹅们的争斗主要是“吵架”,谁气势更盛就赢了,通常不会酿成血案。
好奇的海狗 一只海狗在绿地上晒太阳,对来访的人类很好奇。在南极,海狗的体型比海豹要小,只有1.4米长。它们后肢可以完全分开,能支起身体在陆地行走,而不像海豹那样只能蠕动。但体型大有利于保存体温、抵御寒冷,像海狗这种小型掠食者,没有海豹那么耐寒,只生活在南设得兰群岛。
空中之王 每年新年前后,贼鸥穿越德雷克海峡,从南美洲飞到南极周边的岛屿度过夏天。因为南极地区没有其他猛禽,贼鸥就成为空中最厉害的飞鸟,它们偷窃企鹅的鸟蛋,袭击幼雏,“无恶不作”。 与其他动物一样,贼鸥也在食物充足、气候条件稍好的时候繁殖。它们在南极洲外围的岛屿上筑巢,这里没有树木,贼鸥就地取材,用苔藓、海藻为自己的宝宝筑起安乐窝。
小企鹅,快长大 这只小巴布亚企鹅(又叫金图企鹅)在母亲的鼓励下,小心地走出自己的石头巢穴,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小企鹅出生在南极的夏天,出生前的孵化期间,只要暴露在空气中超过1分钟,蛋里的幼雏就会冻死。破壳后的小企鹅必须迅速长大,积累足够的能量,以应付接下来漫长的寒冬。现在这只小企鹅的绒毛虽然暖和,但不能防水,所以它还不能下水游泳。企鹅父母轮流下海捕食,再把装在肚子里的鱼虾吐给雏鸟吃。
海洋捕捞正越来越遭到责难,原因很简单——过度捕捞问题。现在很多近岸海域的鱼几乎被捕捞一空,连体型很小的“鱼子鱼孙”都不放过——这些小鱼被直接运到加工厂,粉碎、烘干以后作成鱼粉当饲料。
是我在龙岩山里最常见到的景物,龙岩的老人都很清瘦然而健康,80岁高龄的黄月香每天上山砍柴、下地种田,衣食全靠自已,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她正挑着两木桶水从一棵有百年树龄的古树前经过。
是龙岩境内少见的风景,这是龙岩少数花岗岩地貌之一,它给人们造成的紧张感与周围和缓秀丽的山景形成了强烈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