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颓墙残堡,在蔚县曾经赫赫有名。这就是“逢驾岭”堡。“驾”指圣驾,一说北魏皇帝路经此地,一说康熙皇帝曾经驾临。土堡依坡而建,规模不小,残断的北堡墙和孤高的真武庙,如今虽已墙倾壁裂,气势却依然震慑人心。
玉皇阁是蔚县最雄伟的建筑,明代的巍峨殿宇向今天敞开大门。这不仅是一座古建、壁画双绝的寺院,也见证着明朝初年,一段雄心勃勃的蔚州城改建史。和蔚县境内的多数庄堡都在其正北方建起一座真武庙一样,蔚州城的玉皇阁,同样起到“精神御敌”作用。同时,在军事上也具实际功能,即为登高望敌的“望楼”。
虽无准确数字表明,在如今的蔚县,已有多少古堡荒废弃用,但显然不会太少。也有一些人依然在堡内生活、堡外劳作,过着半封闭的生活,宁静而平凡。然而正是他们让很多古堡还珍贵地“活”着。图为宋家庄镇西柳林村,儿童奔出堡门的情景。摄影/冉志刚
释迦寺
上苏庄
红彤彤的炉火,孕育出的是曾经誉满天下的蔚县青砂器。在明清时期,这种用当地坩土、煤为原料制作的器皿,一度是皇室熬煎中药的御用之选。白河东村的砂器匠人,也随着条条商路的畅通,把买卖做到了大江南北。摄影/冉志刚
明清时,蔚县的客栈、骡马店、骆驼厂挤满了南来北往的商人,他们歇脚时主要靠看戏来打发时间,日子一长,村里人也爱上了听戏。加上此地村村有庙,有庙就有庙会,有庙会就少不了唱戏娱神,于是,大量固定戏台就建立起来。2010年文物普查时,尚存有古戏台170余处。其中一些至今仍在使用,图中即为蔚县草沟堡乡臭水盆村的戏台,蔚州梆子、晋剧、道情都是当地百姓爱看的地方戏。摄影/冉志刚
图1
图2
“刻”出来的剪纸
暖泉镇
图为蔚州青砂器的制作过程,蔚县的天然瓷土适合烧制青砂器,明清时期,蔚州青砂器还流入了宫廷,成为了宫廷中专门用来煮肉、煎药的器皿(摄影/冉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