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艺术园区新锐艺术、旧厂房,这样的碰撞便造就了798。大多数人只知道它作为艺术园区的价值,却并不明了其文物价值:这些德国包豪斯式轻工业厂房,是建国初由苏联援建、德国工程师负责设计施工的。目前仅在中、德、美等国还有少数遗存,堪称工业文物。细看之下,其单向抛物线薄壳屋面的确很有韵味。 摄影/米汤
编辑图注信息上图为内蒙古元上都的大安阁旧址,这里就是当年佛道论辩的发生地。摄影/米汤
有人说过,每一个石头都有自己的故事。同样,当你拨动一把古琴的琴弦,你也是翻动了一段尘封的往事。摄影/米汤
曾亲手擦拭过刘伯温古琴的陈理真道长是一位古琴演奏高手,弘扬古琴文化也是他主持白云观经乐团的目的之一。寻琴的苦旅暂告段落,陈理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倾听古琴,这也是我们所乐见的。摄影/米汤
将菜料投入炒锅的热油中,爆起大火,于是菜便在火中重生。
桂公府位于胡同深处一个深邃曲折的小巷里,进得府第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三进院落仍保留着清式的建筑风格,古典但不缺奢华,就餐环境古朴高贵。摄影/米汤
这是托马斯·阿罗姆绘于19世纪上半叶的《华府中的晚宴》。在家中宴请同僚,对清朝官员来说必不可少。这样的家宴,最讲面子。即便在清朝,夏天里端上的水果,都是冰镇过的,这是官府人家才有资格享受的奢侈。摄影/米汤
万福阁:在雍和宫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时,并未建万福阁,这里只是一座观音殿,殿内供奉观音菩萨。历来讲究风水的乾隆皇帝觉得寺院的背面太空旷,欲建立一座高大的楼阁,作为北面的屏障,在楼阁内供奉一尊大佛,作为雍和宫的“镇宫之宝”。后来建成的万福阁高25米,左右还有两座配阁以飞檐相连。摄影/米汤
摄影/米汤
风行旧上海的交谊舞在今日的上海依旧得到人们的喜爱,在南京东路、上海展览中心、静安公园等露天舞场,有不少老舞迷依旧用舞蹈演绎着“上海小姐”和“老克勒”的风韵。摄影/米汤
图为百乐门前的“老克勒”,“老克勒”是今人对旧上海上流绅士的称呼。他们是上海城市性格的榜样:悠闲、雅致,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贵族气息。他们是当年上海滩最风流倜傥的人物,至今也不逊色(摄影/米汤)。
80年前中产阶级居住的公寓楼,如今依然作为住宅在使用。这样延续而不中断的功能,是维持建筑生命力的最好方式。图为常德公寓门口的样子,老式的信箱还在发挥着作用。摄影/米汤
这是一本2009年香港出版的“通书”,即黄历。翻开书,里面密密麻麻写着每月每日的吉凶宜忌内容,诸如宜沐浴、忌栽种等项目,不知,今天的香港人是否真的照着行事。摄影/米汤
《开元占经》传世极少,当今流传较广的是道光年间的恒德堂刻版巾箱本(左图)。由于历朝历代对星占书籍的“厉禁”,这部古代星占学的重要著作命运坎坷,险些彻底失传。摄影/米汤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清朝天文仪器的精密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朝廷对天文星占的关注只剩下一些象征意义而已。摄影/米汤
图2 金牛山遗址发现了野猪(图1)、棕熊(图2)等动物的头骨化石,说明当时的环境下,人与野生动物的生存斗争十分激烈。
赛克勒在中国的心愿已经超越了这座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他曾表达过在中国建立一所“赛克勒大学”、并使之成为世界科技交流中心之一的愿望,然而并没有来得及实现。图为博物馆门口的赛克勒塑像。
图1
这是馆内收藏的几件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中式槅窗与庭院景色成为展品的背景,这个设计使参观过程更符合中国人的美学体验。从入馆到出馆,实际是以庭院为中心走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