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上图是发掘出的曹操墓室结构示意图,在图中标示出重要文物的出土地点和墓室结构名称。左下图为曹操墓墓圹与墓室的关系图,与魏晋时期的砖室墓的特征完全吻合。
考古专家潘伟斌在与它意外邂逅的那一刻,便意识到它是多么与众不同。在后来的正式发掘中,宽阔的墓道首先露出端倪,规模宏大,建筑讲究,级别至少是王侯级的。
虽然碎裂但仍算完整的一只头骨静卧在前室的黄土中,“他”是谁?他”已经远远离开了棺床安放的位置,这是曹操吗?“他”经历过什么?
一块又一块形制相类的石牌从淤泥中显露出来,并且组成了令人怦然心动的一本“随葬品详录”,宝贵之处在于透过石牌上铭刻的文字,不仅帮我们判断出墓葬所属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更使得它的主人的模糊形象丰满与清晰起来。
一方残缺的画像石,几块内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遣册”石牌,不禁让人试着想象一个不一样的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又曾创造大业,文武并施的他用身后之物无言地向我们传达着自己的追求。
从曹操墓中出土的400来件劫余文物,明器无饰,素陶粗简。区区几件玉器也都是其生前衣服上随身佩戴的饰品,如角状的觹(音xi)是用来解扣子的,尖端已残,应该是日常常用之物;玉珠大小规格一致,则可能是冕旒上的装饰。勤俭之风扑面而来。
考古队员们用铁铲收集起头骨,希望以后的研究能够解开很多悬宕以久的疑问。
上图中的石牌“魏武王常所用虎大戟”被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来,是大墓显露身份的最直接证据,也许它想“说的话”还不止这些。
漫漫岁月、深深冥宫,长伴墓主于地下的既没有奢华的金银珍宝,也没有数目庞大的随葬俑兵。只有一小尊面庞模糊、略露憨态的随葬俑侍候左右。
在图中列有几件墓中出土的文物,“书案”残迹、扎甲残片和鎏金盖弓帽,一位文治武功都堪称英雄典范的大墓主人跃然眼前。